“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老人需要帮忙,得赶紧做点什么。”回忆起9月4日早晨的暖心一幕,哈尔滨市第59中学高一(8)班王珺同学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和当时路过的老师协同救助倒地老人后,王珺回到课堂正常上课,还是警察告知了学校。5日,生活报记者来到学校对王珺和他的老师进行了采访。
上学途中伸援手
5日,记者在哈59中学见到了腼腆的王珺,刚上高一没多久的他个子不高,长得憨憨厚厚的,说起4日救人的事儿有些不好意思。“我4号早晨胃肠有些不舒服,向老师请了40分钟假,8时30分是上班的高峰时段,人流比较密。这时我发现一位大约七十多岁的老人突然倒地,几番挣扎想要起身,却始终无法站稳。我正好走到老人跟前,便快步上前蹲在老人身边询问:‘您哪里不舒服?能慢慢动一下吗?’这时,高一(7)班班主任高杨老师也路过这儿,我立刻起身向老师说明情况。然后我俩迅速分工,高杨老师留在老人身边看护,我拿出手机拨打110报警,向警察报出学校的具体地址,描述老人‘倒地后无法站立、意识清醒’的状态,身边没有家属陪同。”
王珺对记者说,挂完报警电话后,他想到老人长时间倒地可能体力不支,就跑到校门口附近的便利店购买了矿泉水和面包。回到老人身边后,他将水瓶拧开,和面包一起轻轻递到老人手中,“您别着急,警察马上就到,先喝点水,补充点体力。”
义无反顾施救
接受采访的王珺显得有些紧张,总是低着头,当被问到决定帮助老人之前有没有想过可能会被讹上时,王珺却猛地抬起头,不假思索地说:“有”,但他又马上说:“就算是有被讹的风险也要帮的,我问老人有没有家属陪同,老人拒绝了我拨打救护车的提议,我感觉老人有难言之隐,可能不想给家人增加负担,他说儿子在外地上班,一时半会赶不回来,他就住在附近的敬老院。在高杨老师的提议下,老人同意拨打了报警电话。”
在老师们的眼中,王珺是个懂规矩、守纪律,遇事儿沉稳的学生。王珺的班主任张雪松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入学时间不长,但是可以从日常小事中看出王珺是个品行不错的学生。在几天前的军训过程中,从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各种训练。但青春期的孩子也淘气,他开玩笑,旁边的女同学踢了他一脚,因为这事儿,他和那名女同学还一起找到我给‘判官司’。”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王珺除了和同桌闲聊提起过4日救助老人的事以外,并未和其他人说起,连家人也是从家长群里老师发的消息得知的。高杨老师告诉记者,他没想到一个新入学的学生在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时,能表现得这么沉着冷静,并且迅速配合老师进行施救。
王珺(左二)与高一(7)班班主任高杨
军训时刚学了急救
哈59中学负责德育工作的副校长陈宁说:“王珺本身有很严重的胃肠疾病,9月4日那天不舒服,请了四十分钟左右的假。遇到倒地的老人,他是忍受着身体上的不适帮助老人的,但他从未和人提起自己的病情。这还是辖区警察告诉学校的”。
说起师生能第一时间对倒地老人进行施救,陈宁说:“我们学校此前是省级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今年成为了国家级急救试点学校,进一步强化学生急救意识和技能,哈59中今年首次将急救教育纳入军训重要环节,受到学生们的欢迎。高一学生王珺这是学以致用,因老人意识清醒、无呼吸困难等危急情况,经过冷静判断后,明智选择向拨打110求助,并且清晰说明情况。他勇敢机智的救人事件学校通过群发等方式公布后,赢得了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同学们的一致称赞,大家都为他感到骄傲。”
高一(8)班王珺(左二)和班主任张雪松(部分照片由学校提供)
龙头新闻·生活报实习生:陈越吕婷婷;记者:吕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