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临终前,诸葛亮告诉魏延:执掌三军,你是最有资格的人。

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临终前,诸葛亮告诉魏延:执掌三军,你是最有资格的人。可是,转而诸葛亮却叮嘱马岱:我死后,魏延必然会反,三军定会大乱!马岱疑惑:丞相是让我斩杀魏延? 在蜀汉建兴十二年的五丈原上,一场北伐正值关键时刻,诸葛亮却病重垂危。他对魏延的嘱托看似信任,却藏着深意,引发后来的军中纷争。这段历史,是演义的传奇,还是正史的真相? 蜀汉自刘备入蜀以来,就面临曹魏的强大压力。公元211年,刘备与刘璋决裂时,兵力不足,粮草短缺。这时,魏延率私兵前来援助,帮助刘备攻取益州。刘备对魏延的功劳很认可,任命他为牙门将军,并视为亲信。 公元219年,刘备拿下汉中,自称汉中王。他问魏延怎么守汉中,魏延说要在周边设多重防御,确保曹魏大军进不来。刘备同意,升他为汉中太守。魏延守汉中多年,曹魏几次试探都没成功,为蜀汉争取了发展空间。 相比之下,荆州丢了是蜀汉的大损失。公元220年,关羽北伐失败,孙权和曹操夹击,麦城失守。刘备公元223年病逝后,诸葛亮辅佐刘禅,从公元227年开始北伐。魏延多次参战,公元230年打败魏将费瑶、郭淮,封南郑侯。 魏延性格自负,和杨仪不和。诸葛亮在世时,他们勉强维持。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诸葛亮驻五丈原,对峙司马懿。诸葛亮病重,召杨仪等人安排撤军,指定魏延断后,姜维其次。如果魏延不听,全军自行撤。 诸葛亮病逝后,杨仪秘不发丧,下令南撤。魏延不同意撤兵,想继续打司马懿。他率部先走,烧了栈道,阻杨仪路。杨仪派王平阻击,王平一喊,魏延部下就散了。魏延带儿子逃到汉中,杨仪派马岱追上杀了魏延,还诛三族。   正史上,诸葛亮没叮嘱马岱杀魏延。那是演义加的。魏延本意是除杨仪,不是叛蜀。他傲慢,不善于团结别人,导致孤立。杨仪借机说他叛变,上奏刘禅。刘禅问董允、蒋琬,派蒋琬调解,蒋琬半路听说魏延死了才回去。 蜀汉损失魏延这样的将领,边防弱了。杨仪虽带军回成都,但后来失势。这件事告诉我们,军中要讲纪律,个人矛盾不能影响大局。蜀汉后来由蒋琬、费祎主政,转向防守。 三国历史里,魏延是蜀汉的边防支柱。刘备重用他,诸葛亮也用他打仗。但魏延自大,没处理好关系。公元234年的事,演义说诸葛亮遗计杀他,其实是杨仪主导。魏延死得冤,但也怪自己不合群。 回顾蜀汉北伐,诸葛亮五次出兵,消耗大。第五次本有胜机,却因诸葛亮病逝结束。魏延想继续,但杨仪坚持撤。魏延烧栈道,杨仪追杀,正史记载魏延只想杀杨仪,不是投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