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何洪帅通讯员李倩
新学期伊始,9月5日上午,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兴隆校区五年级的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登山”之旅。
由共青团惠济区委员会主办、刘寨街道兴隆社区承办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校园活动,特邀12355心理咨询师丁静,开展以“翻越你的浪浪山”为主题的新学期适应心理课。
从“开学天气”出发,贴近孩子真实心境
“如果用一种天气形容你开学的心情,你会选什么?”丁静老师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开场,孩子们纷纷回应:“阳光灿烂!”“多云。”“小雨转晴……”
通过“开学问答漂流”互动,孩子们迅速打开话匣子,分享暑假生活——有人“充电提升”、有人“游历探索”,也有人坦言“熬夜追剧”“迷茫摆烂”。没有评判,只有倾听,现场氛围轻松而真实。
“浪浪山”是什么?原来是我们心中的舒适区
活动中,丁老师巧妙引用“浪浪山”这一充满童趣的概念,比喻每个人心中的“舒适区”。她解释道,“浪浪山”里有让我们感到安全的事物:家的温暖、游戏的快乐、睡到自然醒的惬意。
但山的另一边,也有我们渴望的目标:规律的作息、新的朋友、更好的成绩、更多的技能。“走出浪浪山,不是离开舒适,而是选择成长。”
绘制我的“浪浪山”:用画笔和行动规划新学期
孩子们在丁老师的引导下动手绘制属于自己的“浪浪山”。他们在山脚写下依赖的事物,在山外写下新学期目标,在“背包”中填入自己的技能、支持系统和小确幸。
写给未来的自己:一年后,你会感谢今天出发的决定
活动的尾声,孩子们在画纸空白处认真写下:一年后的我,会感谢今天的决定。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是一份承诺,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帮助孩子建立正向的自我期待。
丁老师表示:“这不是一堂简单的心理课,而是一次自我认知的启蒙。孩子们在创作中觉察情绪、在行动中制定计划,这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开学第一课’。”
翻越浪浪山,不是离开家,而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这堂心理课,正是为他们系紧鞋带、背上行囊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