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跟老公说,我就是那被“圣人之徒”作践的人。 我说完,他只是笑。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鲁迅说的,我只是对号入座了? 昨天读到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虽不说是醍醐灌顶,倒可以说是当头一棒。 他提到“幼者本位”。 为此我特地查了资料做了诠释,幼者本位是以儿童为中心,培养具有勇敢直质品质的纯白人。关注儿童的自然属性和生命本质,而不是用成人世界的攻击化来干预。让他们成为完全的人,纯粹的人,童稚的人。 我想到了自己,在我与孩子的关系里,我是否以幼者本位的思想来教育他。 显然,有或者没有。 鲁迅说:父子间没有什么恩。从自然界的规律来看,长幼的方法来看,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用“恩”,而是用“爱”来给予生物的一种天性。他说除了鱼类生子数目太多而爱不周到外,所有的生物总是挚爱它的幼子,不但没有利益心情,甚至愿意牺牲自己,让他们将来的生命走上发展的长途。 他说,在中国,只要心思纯白的,未曾经过“圣人之徒”作践的人,也都自然而然能发现这一种天性。 可是,我们真的都在保持这种天性吗?是也非也。 我拨通老公电话,我告诉他我好像就是被“圣人之徒”作践的人。只是我不知那圣人是谁,是现在的还是曾经的,他是直接作践得还是父辈祖辈间接带来的。 我说,每当孩子与我争论时,每当孩子吃东西不分享时,每当孩子贪玩取乐时……我总是一副自哀自怜,觉得孩子不懂得感恩,我们累死累活提供给他好的生活,让他衣食无忧,可他一点不感恩。 我想,为何我总是揪着“感恩”二字,我们生孩子难道是为了让他们来报恩。 记得小时候,我妈或者我爸,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老了还能指望你? 如今每当他们悲哉哀哉日子的艰难时,也会说:我们老了还能指望你。 每每他们这么说,心中便多了一份愧疚,是我不懂得感恩才让他们生活的不如意? 但这样的父母曾经没有以幼者为本位吗? 从曾经来看,没有,从当下来看,又有。 中国的父母习惯性在儿童幼小时以父母为本位。 他们习惯性以为,我生了你,你就得听我的,你是我的全部。虽然他们嘴里时常说着爱,可心里还想着“恩”。 就如我的婆婆,她常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我生了你,把你养大了,我让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 或许在他们眼里,生了你养了你就是恩。鲁迅说这是陈旧的思想。殊不知过去这么多年,陈旧依然根深蒂固。甚至潜移默化在我们的身上…… 他说觉醒的人,应该叫父母与子女之间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淳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第一便是理解。理解孩子的世界,而不是让孩子理解成人的世界?第二便是指导。指导不是训导更不是命令,他说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吐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 第三便是解放,子女即是我非我的人,即我,应尽教育义务,让他们有自立能力。非我,同时解放,全部让他们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当我不断的在深思咀嚼这些思想时,突然觉得,我老公,一个喜欢学习的人,却没有被圣人之徒作践。 反倒一直以来,他都跟我说:尊崇个性,崇尚和谐。 很建议大家读一读这篇文章。重读三遍依然觉得 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