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如今,便秘已成为困扰各年龄段人群的常见健康问题。尤其立秋以来,天气由湿热逐渐转向干燥,人体也容易因“秋燥”而出现便秘问题。便秘这个“小麻烦”可能隐藏着大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今天,就请江苏省中医院的专家来聊聊便秘那些误区,让大家对便秘有更深入的了解。
1.大便必须一日一排,一日不排就是便秘?
好多人都觉得每天大便一次、每次都无比顺畅才正常,两天不上厕所、很用力才能拉出来就是便秘。其实这是误会。医学上并没有关于拉便便次数的严格规定,从一周拉3次到一天拉3次都是正常的。笼统地讲,真正的便秘是指排便总是既费力又费时,并且次数明显减少(每周小于3次)的情况。
2.便秘是小问题,无需引起重视?
许多人轻视便秘问题,认为忍耐即可解决。其实,长期便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肛肠疾病(痔疮等);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等);心理问题等;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如老年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根据医学建议,便秘持续超过两周且没有缓解,或者伴随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3.一便秘就依赖开塞露或泻药?
长期使用泻药或开塞露可能导致肠道依赖,减弱自主排便能力,甚至引发肠道黏膜损伤。一旦停用,便秘可能加重,甚至引发顽固性便秘。而且便秘可能是肠道疾病、内分泌失调、神经系统等问题的信号。长期依赖药物可能延误对根本病因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4.香蕉、粗粮对通便到底有没有用?
香蕉、苹果、西梅等水果含有膳食纤维,可以适量食用,进食过多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对于肥胖、糖尿病患者并不适宜,还会加重肠道负担。纤维含量高的食物确实会增加排便量。但是,大量食用粗粮等高纤维食物,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可能引起腹痛、排便次数多等症状。需要说明的是,食物毕竟不是药物,疗效可能有限。食疗效果不佳的话,还是要考虑药物治疗。
那么,便秘如何防治呢?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天25至30克):燕麦、红薯、南瓜、菠菜、苹果等;适量吃润肠油脂:坚果(核桃、杏仁)、亚麻籽油、芝麻油。充足水分:每天喝够1.5至2升水,少量多次饮用,避免口渴才喝;少吃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烧烤、油炸食品、过量羊肉等。
同时,要改善生活作息。每周至少三次快走/慢跑30分钟,或做揉腹操(顺时针按摩腹部5至10分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维持肠道正常的生物钟;避免憋尿憋便。
最后要舒缓心理压力。避免焦虑、紧张情绪,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长期精神压力大可能影响肠道功能,需学会合理减压,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通讯员吴旻娜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