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歌手张明敏得知我国举办亚运会的经费还差了6亿的缺口时,毅然决然地卖掉了自己的车房,把全部的钱用来举办巡演,赚的钱全部捐给国家。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4年的春天,香港九龙塘的一间公寓里,电视机传出的新闻让歌手张明敏手里的茶杯微微颤抖。
中国成功申办第11届亚运会,举国欢腾的背后是一个冰冷的数字,6亿元的资金缺口。
这笔钱对于刚改革开放六年的中国来说,无异于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屏幕里的播报员语气凝重,张明敏的心里却燃起一团火。
这个因春晚一首《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手,转身就把九龙塘的房产和刚买半年的丰田轿车挂上了出售牌。
那时的香港还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张明敏却早已把心交给了祖国。
那年头,北京一套四合院不过三万块,60万能在首都买下20套院子。
张明敏变卖家产换来的钱,在6亿缺口面前像一滴水落进沙漠,可这滴水偏偏溅起了惊涛骇浪。
亚组委财务处的老会计王淑芬记得清楚,银行转账那天她反复核对了三遍数字。
这个香港青年捐完最后一分钱,全家只能挤在岳父家的小屋里。
有人问他值不值,他指着窗外的紫荆花说:“国是我的根,根都快渴死了,叶子还往哪儿活?”
这话顺着电波传到内地,无数工厂的机床停了,学校的课铃哑了,村镇的广播响了,都在议论那个卖房捐钱的香港歌手。
张明敏的巡演大巴碾过9000公里尘土,26个城市的舞台留下他160多次谢幕。
上海永久牌送来50辆摩托当道具,新疆牧民骑马跋涉几天送来皱巴巴的积蓄。
最难忘的是天津场次,台下坐着上百位捐出半年奖金的纺织女工,她们举着的横幅写着“我们缝国旗的手也能托起亚运”。
这些画面被剪进纪录片,在工人体育场的奠基仪式上循环播放。
那个用捐款改造的场馆里,每个座位都坐着曾经往铁皮箱投过硬币的普通人。
1990年亚运会开幕式上,《亚洲雄风》震碎夜空时,张明敏站在观众席最后一排。
他身旁的蒙古族老人不会说普通话,只是不断用袖子擦眼泪。
这份感动在2019年国家博物馆的展柜前再度翻涌。
泛黄的捐款凭证旁,静静躺着天津工人的自行车链条、新疆牧民的羊皮钱袋。
玻璃展柜倒映着白发苍苍的张明敏,也倒映着年轻观众手机屏幕上“00后”的弹幕:“原来爱国可以这么酷。”
香港回归那年,曾经雪藏他的唱片公司老板在兰桂坊偶遇摆摊的张明敏,醉醺醺地问后不后悔。
他正把《我的中国心》磁带码进纸箱,头也不抬地笑:“你听过黄河断流的声音吗?我听过。”
后来他创业失败七次,终于在生物科技领域翻身,办公室墙上始终挂着1984年春晚的剧照。
铜紫荆星章锁在抽屉最底层,倒是常戴着儿子送的智能手表。
2024年广州演唱会,父子同台合唱时,那表盘会随《我的中国心》的节奏闪烁五星红旗。
当年质疑他作秀的港媒,如今追着他问爱国流量密码。
69岁的张明敏总把问题抛回去:“你们见过凌晨四点的天安门吗?”
他指的是2015年抗战胜利纪念日,自己摸黑赶到观礼台,看见国旗班战士靴筒里漏出的雪水在青砖上洇出中国地图的形状。
最近有人在天安门广场拍到他清唱《我的中国心》,沙哑的嗓音混在00后游客的跟唱里,像老唱片撞上电子混音。
新疆牧民那个装钱的羊皮袋,现在成了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管理员发现,每年亚运纪念日都有年轻人来拍照,他们更爱拍展柜玻璃上映出的自己。
正如张明敏所说,爱国从来不是历史名词,是每个时代青年与祖国的双向奔赴。
官方信源: 央视网《张明敏:从我的中国心到我的中国梦》 新华社《1984年亚运会民间捐款纪实》 国家博物馆官网《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