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在世时,他在朝堂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说是“二皇帝”也不为过。可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仅5天时间,他就沦为了人人喊打的阶下囚。 和珅这个人,原名叫善保,字致斋,出生在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那时候的家在京城西直门内驴肉胡同东头,属于满洲正红旗。家里本来是武官世家,父亲常保当过福建副都统,母亲叫伍弥氏,在生弟弟和琳的时候难产没了,那年和珅才三岁。没几年,九岁的时候父亲也病故了,家里没了顶梁柱,家产很快就散了,叔伯们争着分东西,和珅兄弟俩只好寄人篱下,日子过得挺苦。 后来家境中落,和珅靠着卖祖产维持生计,还得继续念书。他挺争气,考进了咸安宫官学,这学校专收八旗子弟,每旗一年就十个名额,竞争大得很。在学校里他学满文、汉文什么的,成绩不错。十八岁那年,老师吴省兰把他介绍给刑部尚书冯英廉,冯家就一个孙女,想招上门女婿。冯英廉考察了和珅一阵子,觉得人靠谱,就安排见面,两人很快就定了亲,和珅娶了冯氏孙女。 婚后,和珅想通过科举当官,花了不少功夫复习,可惜落榜了。没辙,他就先开小铺子挣点钱,之后靠岳父帮忙,进了宫里当侍卫。这职位让他有机会接近乾隆。乾隆三十七年,他当上三等侍卫,还补了粘杆处侍卫,不久调到銮仪卫。乾隆四十年,他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又升御前侍卫,还授正蓝旗副都统。转年正月,当户部侍郎,三月进军机处,四月管内务府,升迁速度快得像坐火箭。 乾隆对他越来越看重,四十一年授户部右侍郎,之后又管国史馆、理藩院什么的。他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办事利索,乾隆用着顺手。乾隆四十五年,他去查李侍尧案,帮乾隆办得稳稳的,从那以后地位更稳。乾隆五十年,封一等男,之后又加三等伯、一等公。乾隆五十四年,当殿阁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权势大到能管户部、刑部、吏部,还管崇文门税务,民族事务和外交也插手。整个乾隆晚期,他兼了四十多个职位,成了朝中头号人物。 乾隆在位后期,和珅的权力大到能左右朝政,很多人说他像第二个皇帝。乾隆信任他,让他管军机处,决策大事都得过他手。乾隆下旨的事,他总能猜透意思,帮着执行得滴水不漏。乾隆办大事,花钱的地方多,和珅负责从各地官员那收上来,像是乾隆的钱袋子。乾隆六十年,乾隆禅位给嘉庆,但乾隆当太上皇,还握着实权,和珅继续得宠,嘉庆那边基本没啥事权。 和珅掌权二十多年,管着内阁、军机、户部这些核心部门,还管理藩院,处理边疆和少数民族的事。乾隆出巡,他随驾,管后勤和安全。镇压甘肃回民起义,他领兵调度;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他帮忙调粮草。乾隆打廓尔喀,他也参与决策。外交上,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访,和珅负责接待,乾隆觉得他办得还行。这些事让他在朝中威风八面,官员得巴结他,进贡的不少。 不过,和珅的权力背后是贪腐。他用职权收贿,崇文门税务是他大捞的地方,商人过关得给钱。地方官员上贡银子、珠宝,他收下后帮着遮掩。乾隆四十五年查李侍尧案,他自己也从中捞了不少。和珅拉帮结派,亲信多是贪官,福长安这些人跟他一条心。 贪污的钱堆积如山,家里有当铺、银号,全国有产业。历史档案里说他家产估值两亿多两白银,比清朝十五年财政收入还多。乾隆晚年,国库空虚,部分原因就是他和手下贪得太多。官员风气坏了,贪污成风,和珅带头,下面跟着学。乾隆知道些,但宠着他,没动他。朝臣私下叫他二皇帝,因为乾隆的话他都能代说,决策多是他把关。 乾隆崩逝在嘉庆四年正月初三,那天嘉庆就开始动手。当天任命和珅和睿亲王管丧事,但同时收了他的权力,撤了军机大臣职务。正月初八,嘉庆下旨革职拿问和珅,关进宗人府。和珅的亲信福长安也一块抓了。嘉庆让董诰这些人审案,列出二十条罪名,包括贪污巨资、结党营私、僭越逾制、泄露机密什么的。贪污部分说他家产相当于清朝十五年收入,具体有金银、珠宝、田地、当铺无数。 正月十五,嘉庆下诏赐和珅自尽,因为他是功臣后代,没用斩首。和珅弟弟和琳早几年就死了,没牵连到他。抄家从正月十三开始,京城房产、珠宝、金条堆满库房,估值逾亿两白银。和珅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十公主,嘉庆看在妹妹面上,没杀他,但家产全没收了,丰绅殷德后来过得穷苦,靠着点俸禄度日。 嘉庆整顿朝纲后,杀了和珅,震慑了贪官,国库暂时充实了点。但清朝积弊已深,贪腐没根除。和珅的案子成了历史教训,权力太大又没监督,容易出问题。嘉庆后来反思,说乾隆晚年用人和珅这样的,导致朝政败坏。和珅从乾隆宠臣到阶下囚,就五天时间,权力来得快去得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