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美国人还是察觉了,他们说中国不是不当大哥,而是想“挟美国以令天下”。和美国那些高调宣称自己是世界领袖不同,中国一直表现得很低调,只想安安心心搞经济、做买卖,大家可以“互利共赢”“和平共处”,但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却不买账。 罗戈夫分析中美经济关系时,指出中国用渐进方式扩大影响力,而不是直接对抗现有货币体系。他在2021年文章中说,如果中国汇率更灵活,人民币就能威胁美元全球地位,因为中国经济太大,不能总跟着美联储节奏跳舞。他觉得美元霸权看着稳,其实挺脆弱,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在慢慢蚕食美元地盘。比方说,中国和巴西2023年签协议,用本币结算贸易,不用美元当中间人,这让交易避开美元,逐步扩大人民币用场。这类协议看着小,但积累起来影响大,中东国家也开始和中国合作,用人民币买石油啥的,减少对美元依赖。 罗戈夫在2025年文章中提到,这次美元真不一样了,中国经济周期和美国不同,灵活汇率能让人民币更有竞争力。他引用历史,二战后英镑让位给美元,大英帝国影响力就衰了,现在中国类似举动让美国紧张。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出钱帮非洲和亚洲国家建基础设施,用人民币贷款结算,这让那些国家慢慢需要人民币,扩大了人民币国际需求。比如肯尼亚铁路项目,中国提供人民币贷款,项目推进中,受援国企业熟悉人民币操作,融入中国支付体系。这不光是建东西,还扩展金融网络,蚕食美元份额。罗戈夫说,中国这种方法像慢慢织网,不是公开挑战美元。 数字人民币推进快,中国央行推跨境支付通道,新玩法让美国有压力,一旦数字人民币流通起来,旧美元体系就松动。比如2025年,中国数字人民币连接十个东盟国家和六个中东国家,跨境结算系统全连上,这减少美元中介环节。罗戈夫在2025年书里讲,美元霸权七十年历史,但现在面临多元化,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是其中因素。中国与欧洲和亚洲投资合作,拉近关系,让美国觉得盟友圈子动摇。他指出,中国表面追求互惠发展,实际积累实力,迫使美国调整位置。这些行动不是简单贸易,而是战略布局,美国经济界解读为中国借现有规则间接主导格局。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也在金融市场引起波动,这让美元流动性有考验。中国和俄罗斯能源合作,用人民币结算天然气,扩大人民币在能源市场的用场。罗戈夫认为,中国人口大,本来是优势,但可能成诅咒,影响经济增长,不利人民币取代美元。不过加密货币也在切入美元霸权,中国数字人民币是回应之一。中国推动人民币加入IMF特别提款权篮子后,影响力升了,全球储备中人民币比例慢慢涨。罗戈夫观察,美国政策可能让美元更脆弱,比如债务问题,中国减持国债就是信号。中国本质想自身发展好,顺带伙伴赚钱,但体量大后,对美元说不,美国坐不住。中国用一带一路贷款推人民币,占全球贸易结算比例升。 罗戈夫在访谈中说,美元像英语一样普及,但中国障碍多,无法轻易取代。中国和巴基斯坦、伊朗能源贸易引入人民币,逐步建平行体系。中国鼓励中东产油国用人民币付油款,在石油市场制造裂隙。亚洲央行小规模持人民币储备,比例年年升。中国与欧盟联合投资基金,用欧元和人民币混结算,拉拢传统盟友。美国精英觉得中国在不动声色逼美国让位老大哥。中国官方反复讲和谐发展和世界和平,人民币国际化多为自身安全和便利,不是铁心洗牌全球格局。结果体量大后,不知不觉对美元构成压力,美国这才警觉。罗戈夫分析,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有滞后效应,帮缩小中美金融服务贸易逆差。中国弱化美元依赖,推动多极货币系统。这些变化像涓涓细流,悄然改全球贸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