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不敢回家见父老,生活十分艰苦。1996年,吴成德将军在84岁高龄时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可谓传奇而坎坷,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在朝鲜战场的硝烟中,一位志愿军高级干部面临生死关头,他选择与伤兵共存亡,却因此陷入长达14个月的敌后游击,最终被俘归国后命运多舛。这位将领的传奇一生,隐藏着战争的残酷考验和对祖国的赤诚忠诚,究竟是什么让他在屈辱中坚持到最后? 吴成德1912年10月出生在山西新绛一个农村家庭,那时候国家正乱成一锅粥,他从小就见识到老百姓的苦日子。193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基层干起,在抗日根据地组织群众挖地道、修工事,阻击日伪军,慢慢积累经验。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打响,他升到团政委,在华北战场上指挥部队过河渡江,参与辽沈战役的围歼战,确保阵地不丢。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继续在部队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战士们适应新形势下的训练任务。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军入侵朝鲜,严重威胁我国边境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吴成德随第60军180师入朝,任师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主要任务是鼓舞部队士气,维护战斗纪律。 入朝后,志愿军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和坦克,条件艰苦,冬天零下几十度,战士们还得在雪地里行军打仗。吴成德经常到前沿阵地跟战士们聊天,讲保家卫国的道理,帮助大家克服困难。1951年春,第五次战役在铁原地区展开,第180师负责阻击敌军,阵地到处是弹坑,炮火不断。战役后期,敌军反扑猛烈,师部被包围,伤亡大,补给断绝,只好决定突围。1951年5月26日傍晚,吴成德和师长等人沿峡谷向西北转移,峡谷窄,队伍得赶紧走。 途中,他们遇到538团的伤兵队伍,大概100多人,这些伤兵因为行动不便落后了。部队不能耽搁,峡谷容易暴露,但吴成德决定自己留下守护伤兵,其他部队继续前进。从那天起,他们在朝鲜中部山区坚持游击,敌军到处搜山,直升机在上空飞,地面部队持枪扫荡。吴成德他们白天藏在灌木丛,夜晚转移,吃野果,喝溪水,伤兵数量越来越少,有人因为伤口感染不行了。到1952年夏季,只剩3人,在一次转移中遭遇敌军伏击,被俘了。 被俘后,吴成德没暴露身份,但有叛徒指认他。敌军想从他嘴里套情报,用各种酷刑拷打,还找心理医生用催眠加电击,让他神志不清,说出违心的话,比如自愿去所谓“台湾”之类。吴成德清醒后,斥责这是陷害。他想过自杀证明清白,但怕死后更说不清,只能活着忍受耻辱。在监狱里,生活条件差,牢房冷,吃的少,衣服破了就自己缝补。吴成德还给其他战士做思想工作,让大家保持信念,别上敌人的当。敌军想用身体和心理折磨让他们屈服,但没用。 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了,交换战俘开始。吴成德是最后一批归国的,1953年9月2日回到祖国,体重从130斤掉到90多斤,身体弱得风都能吹倒。归国后,先在归管处休养一阵子,然后转到农场劳动改造。因为敌人的污蔑,他不敢回老家见父老乡亲,觉得脸上无光,就在偏远地方住,生活挺苦的,吃穿用度都简单,坚持干体力活好多年。被开除党籍军籍后,他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从来没抱怨,一直相信组织会查清真相。 就这样过了二十七年,到1980年,吴成德的冤情终于水落石出,恢复党籍军籍,享受正师级待遇。那时候他头发白了,才敢回山西老家,和家人团聚。晚年他住得简单,经常回忆战场上的事,教育年轻人珍惜和平,再别有战争。他的经历告诉我们,革命战士在复杂环境里得经得起考验,对党和人民忠诚到底。吴成德的一生可以说传奇又坎坷,大起大落,但到头来还是对国家有贡献。 1996年3月,吴成德以84岁高龄去世,留下一辈子对和平的向往。在我们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底线,台湾问题是内政,任何分裂企图都没门路。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国家强起来。可以说,吴成德将军的坚持,是志愿军精神的缩影,让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