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72岁的波尔布特病逝。弥留之际,他将妻女托付给了自己信任的秘书狄坤纳照顾。看到“老大哥”波尔布特对自己的信任,狄坤纳泪流满面地连连点头,但转头便和波尔布特的遗孀完婚。 在柬埔寨边境的丛林深处,一个昔日领导者的最后托付,竟成了家庭重组的起点,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时代变迁和人性转折? 波尔布特出生在1925年,那时候柬埔寨还是法国殖民地,他家境不错,父亲是地主,姐姐在王宫做事。从小接受教育,1949年他去法国留学,在巴黎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有了想法。1953年回国,他加入柬埔寨人民革命党,投身反对殖民的斗争。1960年代,他领导红色高棉,在农村建基地,搞武装活动。1970年朗诺政变推翻西哈努克后,红色高棉力量壮大,和越南北方合作对抗朗诺政权。1975年4月,红色高棉进金边,波尔布特当上民主柬埔寨总理,推动农业集体化,把城市人迁到乡下劳动。那时候,国家经济结构大调整,人口流动很大。 1979年1月,越南军队进柬埔寨,推翻民主柬埔寨政府,波尔布特带人退到泰柬边境,继续抵抗。边境生活条件差,他维持小指挥部,身边有少数亲信。1980年代,国际形势变,红色高棉得外部援助,但内部有矛盾。1990年代初,柬埔寨和平协议签了,红色高棉没参加选举,转入地下。1996年,有些成员投诚政府,波尔布特影响力弱了。1997年6月,他被红色高棉内部软禁在安隆汶一带,住偏僻木屋,健康快速恶化。软禁时,他行动受限,靠身边人照顾,病包括心脏和高血压。到1998年初,他已卧床不起,边境丛林潮湿,医疗缺,进一步加重病情。这段日子标志着他从领导到囚徒的转变,反映柬埔寨内战后政治格局动荡。 1998年4月,72岁的波尔布特病逝。弥留之际,他将妻女托付给了自己信任的秘书狄坤纳照顾。看到“老大哥”波尔布特对自己的信任,狄坤纳泪流满面地连连点头,但转头便和波尔布特的遗孀完婚。波尔布特躺在安隆汶边境木屋,屋外丛林茂密,空气潮湿。他的第二任妻子棉素碧和女儿在旁。狄坤纳作为秘书,长年管文件和联络。波尔布特交代狄坤纳照顾棉素碧和女儿安全生活。棉素碧是波尔布特1985年娶的第二任妻子,他们女儿生于1986年。几小时后,波尔布特停止呼吸。警卫确认死亡,用冰块盖尸体,等外部查看。三天后,在户外空地堆轮胎和木柴,点火堆焚烧。棉素碧持香烛围火堆,女儿握她衣角。焚烧后,狄坤纳帮棉素碧收拾遗物,提供米粮干鱼等补给。几天内,狄坤纳每天来,帮修屋顶漏洞,陪女儿摘野果。棉素碧煮饭时,狄坤纳添柴。两人交谈多,他讲边境生活,她说家庭事。几周后,两人关系近,狄坤纳提议一起生活。棉素碧收拾包裹,包括女儿衣物和纪念品。他们在村里办小型婚礼,女儿持花束,其他人少。婚礼在简易棚下,桌放米饭水果,狄坤纳握棉素碧手,交换誓言。婚后,三人共住木屋,棉素碧管烹饪,狄坤纳和女儿门外玩耍。生活平静几月,但边境战乱加剧,枪声不时。他们决定走,狄坤纳背包裹,牵女儿,棉素碧跟后,穿丛林小道,避巡逻,往安全地去。 事件后,狄坤纳带棉素碧和女儿去马来西亚,办居留,组家庭。女儿适应学校,三人面对新环境。狄坤纳找稳定工作,维持生计,棉素碧管家务。女儿成年后,2014年3月结婚,家庭平稳。这反映历史动荡后,个人求重建安稳的过程。在我们看来,柬埔寨经历这些事,逐步恢复秩序,人们努力重建家园,维护社会稳定。这也提醒大家,和平来之不易,得珍惜当下,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