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果然不出所料,阅兵最后一刻,他还是来了,顶着国内民众抗议,连夜赶到现场!9月2日

果然不出所料,阅兵最后一刻,他还是来了,顶着国内民众抗议,连夜赶到现场!9月2日晚,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启程,如今已参观完全程,此行虽然遭受国内重重波折,但收获绝对是值得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北京阅兵的消息一出,外界本来都在猜测哪些国家领导人会亲自到场,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原先因为国内抗议活动不断,已经传出要取消行程的消息,所以不少人觉得他这次多半不会来了。   可就在9月2日晚上,他突然决定启程,连夜飞往北京,3日凌晨抵达,这一出乎意料的选择立刻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毕竟在那样的敏感时刻,国内的抗议声还没有完全平息,他依然选择亲自到场,这背后包含的信息远不止是一次普通的出访。   从国内角度看,这一举动其实是在释放信号,抗议声再大,如果总统敢于出国,说明他对局势的掌控有足够信心,他没有被街头的声音吓住,而是通过行动告诉民众,政府有能力维持稳定。   这也是对外界的一种宣示,印尼政局不稳的声音一直在国际媒体上出现,如果总统本人不出席,难免让人觉得他顾不上外交。   可他最终来了,等于表明国家机器照常运转,没有失去控制,这种姿态,在国际舆论上能赢得加分。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年纪和行程,普拉博沃已经74岁,这个年纪的人,熬夜飞行本身就是一件消耗极大的事,雅加达到北京超过7000公里,直飞要七个多小时,他还是选择连夜赶路。   这样的行程安排,凸显了他对中国的重视,和十年前相比,印尼当时只是派出特使参加中国的阅兵活动,这次却是总统本人,尤其还是新上任不到一个月,就亲自赶来,规格上的变化,足以说明对外交关系的优先级发生了转变。   阅兵当然不仅仅是观礼,这样的国际场合,本质上是各国领导人交流的平台,谁能到场,谁就能率先争取合作机会,普拉博沃清楚这一点,所以即便国内有压力,他也不愿错过。   他比那些还在观望的领导人先行一步,把合作的可能性抓在手里,印尼需要发展基建、能源和贸易,这些领域中国都能提供帮助,通过这样的出席,他不仅仅是展示友好,更是实际地为后续合作创造条件。   从长远角度看,他的选择也有助于提升国际形象,在一些国家纷纷搞“小圈子”的当下,普拉博沃选择在中国的舞台亮相,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表态。   他没有被国内一时的反对声音绑住,而是更看重未来的发展机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样的姿态会让人觉得印尼走的是一条务实的路。   合作带来的好处会慢慢显现,比如改善交通、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出口市场,这些都能让普通民众直接受益,短期的抗议声势再大,也很难抵消这种长期利益。   他这一趟,不仅仅是面子工程,阅兵的场合给他机会和多个国家领导人接触,建立信任,哪怕一时没有敲定具体协议,也能为后续合作打下基础。   对于一个刚上任的总统来说,这样的动作既能巩固自己的国际地位,也能对国内释放信心,民众会看到,领导人并没有被动摇,而是在为国家谋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历史上有类似的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在地区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李光耀多次主动访华,顶住了国内外的质疑,推动了两国的合作。   结果事实证明,这种选择为新加坡赢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普拉博沃的举动,多少让人联想到这种格局,一个领导人能否顶住压力,往往决定了国家在关键时刻能否抓住机遇。   这次连夜赶赴北京,普拉博沃的收获不可低估,他用行动告诉外界,印尼政府有稳定大局的能力,他也表明,中国是印尼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通过这一步,他不仅在国际舞台刷了一波存在感,也让未来的合作有了更多可能,对他个人而言,这是一场政治上的考验,对印尼来说,这更像是一笔长远的投资。   从表面看,这只是一次参加阅兵的行程,但背后隐藏的是政治判断、外交选择和战略布局,他选择在最敏感的时候亲自到场,把风险转化为机遇,把外界的担忧转化为对政府的信任,这一趟,确实值了。   信源:环球时报——印尼总统凌晨抵京,中方: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