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阅兵仪式,让人惊喜的不是普京的到来,也不是金正恩,而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恩人,特别是南京人,他就是约翰·拉贝的孙子,他叫托马斯·拉贝。 (信源:南京日报——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在当下反思历史非常重要” ) 拉贝当时是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算不上大人物,却在最黑暗的时候成了 “活菩萨”。 他把自家别墅和周边一块区域改造成安全区,保护难民。他跟日本兵据理力争,甚至敢挡在刺刀前大喊 “这是我的人”。 有次日本兵想冲进安全区抢女人,拉贝举着德国国旗站在门口,硬是把人逼退了——那面旗子在当时成了救命符,因为日本和德国是盟友,士兵不敢轻易冒犯。 更让人敬佩的是,拉贝每天写日记,把看到的暴行一条条记下来,还拍了好多照片。后来这些日记成了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证据,就像给历史上了把锁,谁也别想篡改。 可很少有人知道,拉贝回德国后日子并不好过。他想把日记交给国家,揭露日军暴行,结果被盖世太保抓了起来,说他 “破坏日德关系”。 托马斯・拉贝这次来参加阅兵,手里捧着一个相框,里面是约翰・拉贝的照片。镜头拍到他时,他正对着天安门方向深深鞠躬,好多南京网友在评论区哭了:“拉贝先生,您看,现在的中国很安全,再也没人能欺负我们了。” 有人可能会问,一个德国商人,为啥要冒死救中国人? 其实拉贝刚开始也只是想做好事,可亲眼看到日军的暴行后,他说 “我不能像个懦夫一样躲开”。 他在日记里写:“我是个德国人,但我首先是个人。” 这种超越国籍的人道主义精神,比任何口号都有力量。 现在南京还有拉贝故居,每年 12 月 13 日国家公祭日,都会有人去那里献花,其中不少是当年被救者的后代。 有位 90 岁的老人,每年都拄着拐杖去,对着拉贝的铜像说:“拉贝先生,我又来看您了,您救的孩子,现在儿孙满堂了。” 托马斯・拉贝这几年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继续整理爷爷的日记,让更多人知道真相;二是推动中德友好,他说 “爷爷当年种下的善因,该由我们来结果”。去年他还来南京参加了和平论坛,说 “看到南京现在这么繁华,爷爷一定会很欣慰”。 这次阅兵邀请他来,意义特别深。 它告诉世界,中国人从不忘恩。不管过了多少年,不管对方是什么国籍,只要在危难时帮过我们,我们就永远记在心里。 就像小时候邻居帮你家收过麦子,哪怕后来搬家了,逢年过节也会拎着礼物去看看 —— 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情义。 它也在提醒我们,和平有多珍贵。拉贝当年守护的安全区,如今变成了繁华的街道;当年他保护的孩子,如今能安安稳稳带着孙子逛公园。 这种安宁,是无数像拉贝这样的人和无数牺牲的先烈用命换来的。 现在网上有人说 “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没必要总提”,可南京人不这么想。就像家里的老照片不能丢,这些记忆也不能丢 —— 不是为了记恨,是为了记住善良有多珍贵,和平有多难得。 托马斯・拉贝在采访里说,他带了爷爷的日记复印件来北京,想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他说:“希望这段历史能永远提醒人们,要做个好人,要守护和平。” 看着阅兵式上整齐的方阵、先进的武器,再看看观礼台上的托马斯・拉贝,突然觉得:强大不是为了欺负别人,而是为了有能力保护自己,有能力回报恩人,有能力守护像拉贝当年追求的那种和平。 你们身边有这样 “跨越国界的善意” 故事吗?哪怕是很小的事,也值得被记住。评论区聊聊,让这些温暖的记忆,一直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