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干得漂亮! 就在刚刚,俄罗斯突然宣布: 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

干得漂亮! 就在刚刚,俄罗斯突然宣布: 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总裁阿列克谢·米勒在北京宣布,俄罗斯与中国已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协议,该管道经蒙古国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作期限30年,且价格低于俄罗斯对欧洲的供气价格。 这条经蒙古国每年输往中国 500 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管道,不仅带着 30 年的法律约束力,更带着比欧洲低一截的价格标签,而外交部发言人那句 “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的低调回应,恰恰印证了这桩生意不寻常的分量。 要说这协议的威力,看看欧洲的反应就知道了。2021 年的时候,欧盟 40% 的天然气都来自俄罗斯管道,可到了 2025 年,这个数字断崖式跌到了 8%。 不是欧洲不想买,而是俄乌过境协议到期后,每年 1500 亿立方米的输气量直接归零,逼得欧洲只能去抢更贵的液化天然气。 有意思的是,嘴上喊着要脱钩,身体却很诚实。2024 年欧盟从俄罗斯买的 LNG 反而创了纪录,达到 1650 万吨,其中法国进口量比上年翻了一倍。 欧洲买的这些天然气,三成都是现货价,比中俄长协价高出不少,难怪德国化工企业纷纷把工厂搬到美国,毕竟欧盟天然气批发价是美国的五倍,工业用电更是贵出两倍半。 俄罗斯这步棋下得够精妙,那边刚停了乌克兰过境管道,这边就给中国送上 “双保险”。原来的 “西伯利亚力量 1 号” 输气量从 380 亿立方米扩到 440 亿,加上新签的 500 亿,再算上远东管道的 120 亿,俄罗斯对华年供气能力直奔千亿立方米而去。 这可不是简单的生意,协议里特别强调 “法律约束力”,明确 30 年供气不受第三方干扰,等于给中国能源安全上了双保险。更妙的是价格机制,俄方首次同意对华供气价低于欧盟合同价,这意味着同样烧天然气,中国工厂的成本天生就比欧洲同行有优势。 蒙古国在中间也赚得盆满钵满。虽然没公布具体过境费,但参考乌克兰每年曾靠输气赚 5 亿欧元的先例,这条 500 亿立方米的管道无疑会给蒙古国带来稳定收入。 管道建设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机会,对经济单一的蒙古国来说堪称及时雨。这种中俄蒙三方共赢的模式,可比欧洲那种 “为价值观买单” 的操作实在多了。 最讽刺的是欧洲的新能源计划。欧盟虽然喊着 2030 年要实现 40% 清洁能源技术自给,但现实却很骨感。本土光伏制造成本比中国高 60%,瑞典电池巨头北伏还申请了破产保护。 可再生能源占比刚到 30%,天然气需求就因寒冬骤增,库存同比降了 42%,只能高价抢 LNG。美国虽然趁机卖了不少页岩气给欧洲,自己却拿不出足够替代量,眼睁睁看着俄罗斯把能源重心转向亚洲。 2025 年上半年,俄罗斯已经超过中东和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最大天然气供应国。有了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中国天然气进口的多元化更进一步,不仅能压低整体采购成本,还能在国际能源谈判中掌握更多主动权。这种长期稳定的供应,对推进 “双碳” 目标、保障民生用气都至关重要。 说到底,这条管道就是面照妖镜。欧洲一边指责俄罗斯,一边偷偷增加 LNG 进口;美国一边怂恿盟友脱钩,一边自己拿不出解决方案;只有中俄蒙实实在在实现了互利共赢。当欧洲企业还在为能源成本发愁时,中俄已经用 30 年协议锁定了未来能源格局。 这再次证明,在硬邦邦的能源需求面前,所谓的 “价值观同盟” 终究敌不过实打实的利益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