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寿公主大婚前夜,慈禧太后精心备下嫁妆、丫鬟和随从。不仅如此,她还仔细挑选了一位“格格”,送到了额驸爷的床上。 荣寿公主出生在1854年2月28日,本名不详,她是恭亲王奕訢和嫡福晋瓜尔佳氏的长女,按照清朝宗室规矩,王爷的女儿本来只能封为格格,享受郡主待遇,生活在王府里,日常也就是跟着母亲学点女红,接触些宫廷礼仪。奕訢当时是道光帝的第六子,咸丰帝的弟弟,在清廷里地位高,但家族内部还是按满洲旧制过日子。荣寿小时候家里环境还算稳定,道光帝晚年时孝静成皇后过世,奕訢那边也有些变动。 到了咸丰十一年,她七岁那年,被慈禧太后召进宫里抚养,这事儿在清史稿里有记载,慈禧当时是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登基后她垂帘听政,把荣寿当养女看待,赐名荣寿,还破格封为固伦公主,这级别本来是皇帝亲女才有的待遇,相当于把她拉到皇家核心圈子。 慈禧这么做,一方面是拉拢奕訢,毕竟奕訢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帮了她不少忙,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看中荣寿的家世背景,瓜尔佳氏是满洲贵族,桂良是她外公,曾是大学士。荣寿进宫后,就住在紫禁城里,跟着慈禧学处理内廷事务,她性格刚直,在慈禧独断决策时常会出面劝阻,比如一些军政大事上,她会直接提意见,这在当时后宫里算少见。 慈禧掌控朝政多年,干预军机处事务,推行过不少政策,但她对荣寿的直言有时会听进去,有时也发脾气。荣寿的额驸是富察志端,富察氏是满洲镶黄旗人,父亲景寿是道光帝的女婿,娶了固伦寿恩公主,所以志端家世显赫,他本人是荫生,性情温和,好学,年轻时就中了举人。 1865年,慈禧下旨把荣寿封为和硕荣寿公主,次年九月指婚给志端,当时荣寿12岁,志端大概18岁左右,这婚事是亲上加亲,因为景寿是荣寿的姑父。整个选婿过程在宫里进行,慈禧亲自把关,从几个备选人里挑了志端。荣寿在清朝公主里算特殊,她不只参与家庭事,还帮慈禧打理过一些宫廷琐务,比如接待外国使节家属,她去过美国公使馆,这在当时满洲贵族女性中不常见。 清朝公主出嫁前有试婚制度,这事儿源于明朝的教训,明万历年间,永宁公主嫁给梁邦瑞,结果梁邦瑞有痨病,家人贿赂太监冯保,把他塞给公主,婚后一个月梁就死了,公主守寡12年也去世了,还是处子身,这在明英宗实录里有记。清朝为了避开这种骗婚,就推行试婚格格,由太后或皇后从宫女里挑聪明的处女,先去额驸家过夜,检查额驸身体有没有毛病,人品怎么样,如果正常就报告回宫,公主才能嫁。 试婚格格身份低,多是丫鬟出身,长相不要求多好,但必须机灵,没经验的。试婚后,如果成功,她们可能升为侧室,或继续侍奉公主,但如果失败,就失了贞,只能一辈子当奴婢。荣寿公主大婚前,慈禧太后亲自操办嫁妆,内务府准备了金银器皿、绸缎、珠宝,还有丫鬟侍从,这些东西按固伦公主规格来,数量多,价值高。 慈禧还从宫女中选了一位试婚格格,这制度在清宫里流行,主要限于皇子和公主,目的是保皇家血脉安全。格格被送到志端床上,任务是观察志端有没有生理问题,性格是否可靠。志端家在京城,出身富察氏贵族,他性情温和,没什么毛病,试婚后格格回宫报告一切正常,慈禧这才批准婚事继续。 试婚制度虽有,但也存在漏洞,有人会贿赂格格说好话,报告难免有水分。慈禧在荣寿婚事上花心思,一是她把荣寿当养女,二是稳固奕訢家族联盟。试婚格格这事儿在清代皇室秘史里有提,比如大清后宫秘史和清代皇室的试婚制度文章,但具体到荣寿的细节不多见,不过制度适用所有公主,包括她。 荣寿公主和志端成婚后,住进宽街公主府,按清朝规矩,公主和额驸虽是夫妻,但关系像君臣,额驸每天早晚请安,没公主召见不能留宿,夫妻相处时间少,感情基础薄。清制对公主管得严,出嫁当天没洞房花烛,行合卺礼后各回各处,这导致很多公主婚姻平淡,甚至生育率低。 荣寿和志端婚后五年,志端得肺疾去世,那年1871年,志端23岁,荣寿17岁,她没生孩子,就这么守寡。守寡后,她继续帮慈禧处理内廷事,光绪七年晋封固伦荣寿公主,这时清朝公主剩的不多,她和寿庄公主是最后俩。慈禧垂帘听政时,荣寿常劝她别太独断,比如义和团时期,她劝慈禧别轻信拳民,但慈禧还是搞了些乱子,导致八国联军进京。 荣寿在宫里威望高,连慈禧有时都让她三分,她不怕直言,但也没改变大局。清朝灭亡后,1912年民国成立,荣寿隐居北京,不参与新政府事,生活低调,靠清室优待条件过日子。1924年12月24日,她在北京去世,享年70岁,是清史稿里最后一位公主。 志端死后,荣寿没再嫁,按清制寡妇公主不能随便改嫁,她一生无嗣,晚年孤单,但影响力还在,民国初年有些旧臣还敬她。试婚制度到清末也没帮多少公主过上好日子,很多婚姻还是悲剧,反映清廷腐朽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