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蔚来汽车披露2025年二季度财报,二季度录得营收190.1亿元,同比增9%;净亏损49.95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50.46亿元;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51.41亿,同比扩大0.3%,较一季度环比缩窄25.4%。
“从第二季度开始,我们全面的降本增效举措已初见成效。剔除组织优化费用,我们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亏损环比改善超过30%。”蔚来首席财务官曲玉说,“我们正接近财务结构性的拐点,并正朝着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和持续的业绩提升迈进。”
如果说,蔚来一季度业绩处于谷底,那么二季度终于实现反弹,核心差异在于成本端和盈利端的显著改善。
1、交付量:多品牌战略发力,环比增幅超七成
从交付量来看,二季度交付新车72,056台,环比增长71.2%。这一数据的大幅增长,反映出蔚来在产品推广和市场需求捕捉上有一定成效,多品牌战略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蔚来品牌交付47,132辆,乐道品牌交付17,081辆,萤火虫品牌交付7,843辆。不同品牌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吸引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从而推动交付量攀升。
2、营收:总营收达190.1亿元,环比增幅为57.9%
营收方面,蔚来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为190亿元(约26.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74.46亿元增长58%,较上一季度的120亿元增长9%。
蔚来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车辆销售收入为161.36亿元(约22.5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较上一季度增长62.3%。
虽然营收整体呈增长态势,但需注意的是,核心的车辆销售收入为161.4亿元,同比仅增长2.9%,远低于交付量25.6%的同比增幅。
这一数据差清晰表明,产品结构调整对平均售价产生了明显冲击——蔚来的三品牌策略虽通过“品牌下沉”带来了规模效应,但尚未能完全抵消平均售价下降对收入的负面影响。
蔚来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其他销售额为28.726亿元(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6%,较上一季度增长37.1%。
蔚来汽车2025年第二季其他销售额较2024年第二季度的增长,主要由于二手车销售收入的增加,技术研发服务收入的增加,及由于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零部件、附件及售后汽车服务以及提供动力解决方案的销售额增加。
3、盈利:毛利率改善、亏损收窄
从盈利数据看,二季度净亏损为49.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50.5亿元和上一季度的67.5亿元相比,分别收窄了1.0%和26.0%;整体毛利率提升至10.0%,相较去年同期的9.7%和今年一季度的7.6%均有改善。
这两项指标的优化,主要得益于交付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蔚来在供应链管理、生产效率提升上的努力。
但是,需正视的是,二季度49.1亿元的运营亏损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即便按照非GAAP口径(剔除部分非经常性损益),调整后运营亏损也达到40.4亿元。
结合当前272亿元的现金储备与持续的亏损速度,蔚来的现金流压力不容忽视,后续成本控制与盈利转化能力仍是关键。
4、接下来的挑战仍然是盈利
综合来看,蔚来2025年第二季度的表现可圈可点:多品牌战略推动交付量大幅增长,产品与技术创新夯实竞争壁垒,补能网络持续扩大差异化优势,毛利率改善与亏损收窄也体现出经营效率的提升。
但挑战同样明确:品牌下沉带来的平均售价下滑,仍需通过规模效应与产品结构优化进一步对冲;49.1亿元的运营亏损规模,叠加现金流压力,意味着盈利转化仍是亟待突破的课题。
未来,蔚来需在“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之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点——既要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也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严控成本、提升技术变现能力,推动盈利水平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