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格拉纳达,伊斯兰教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岁月

自七世纪创立以来,伊斯兰教成功的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无论是基督教、拜火教、佛教、印度教,还是其他本土宗教,都难以抵挡伊斯兰教的侵袭,被伊斯兰化的是地区也很难再去伊斯兰化。无论是西方殖民者强硬的宗教政策,还是伊斯兰教国家自身的世俗化改革,都难以奏效。然而却有一个地区是例外,那就是伊比利亚半岛,其最南部的格拉纳达被伊斯兰教统治了长达七百多年,却最终被基督教收复。除了阿尔罕布拉宫,很难在这里找到曾经的伊斯兰教遗迹。 71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从北非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启了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征服。信仰基督教的西哥特王国不堪一击,迅速覆灭。极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一度越过了比利牛斯山,攻入法兰克境内。但伊比利亚半岛北部始终无法攻克,西哥特王国的残余力量在此建立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国。这里崎岖的山地限制了阿拉伯骑兵的发挥,来自基督教世界的支援也源源不断的越过比利牛斯山。阿拉伯帝国只能停下脚步,在不断的内乱与混战中逐渐衰落。 1031年,后倭马亚王朝末代哈里发沙希木三世被废黜,伊比利亚半岛上统一的伊斯兰教政权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堆散乱的小国家,史称泰法诸国。泰法是阿拉伯语,意为帮派、教派。而在同一时期,基督教诸国却通过联姻和兼并走向了强大和统一。1085年,基督教国家收复西哥特王国旧都托莱多,1236年收复后倭马亚王朝旧都科尔多瓦,1248年伊斯兰教国家的另一大政治中心塞维利亚也被收复。之后泰法诸国相继覆灭,只剩下了格拉纳达。 1232年,穆罕默德·本·优素福·本·奈斯尔攻占格拉纳达,以此为首都建立了奈斯尔王朝。在立国之后,奈斯尔并未能扭转伊斯兰教国家的颓势,只能通过向基督教王国称臣纳贡,在基督教诸国和泰法诸国矛盾对立的夹缝中生存。其局势如五代时期的南唐,被基督教王国攻灭是早晚的事。 然而,与南唐后主李煜类似,奈斯尔王朝的历代统治者都注重贸易和文化,造就了一个虽不强大,但富裕繁华的格拉纳达。奈斯尔在格拉纳达东南的险要高地上建筑了举世闻名的城堡“红宫”(音译为阿尔罕布拉宫,之所以叫红宫,是因为宫墙上所涂的红色灰泥)。尽管这是一座伊斯兰教气息浓厚的建筑,西班牙人至今仍将其视为本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1492年,格拉纳达王国迎来了他的终点,在被基督教联军围困数月后,守军被迫投降,奈斯尔王朝最后一位国王艾卜·阿卜杜拉挥泪告别了宏伟壮丽的阿尔罕布拉宫,逃往摩洛哥。 基督教王国曾经许诺,投降的穆斯林们有信仰自己宗教的自由。但这一承诺从未兑现,留在西班牙的穆斯林不是被迫改宗,就是被驱逐出西班牙,到17世纪初,所有的穆斯林都被逐出了西班牙,有关伊斯兰教的阿拉伯语书籍也被焚毁,伊比利亚半岛又完全回到了基督教的十字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