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红勋通讯员康志豪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铮铮誓言如惊雷激荡山谷。平顶山市鲁山县财政局全体党员干部在熊背乡晒衣山村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鲁山县入境纪念碑(熊背乡纪念碑)前列队肃立,在县财政局机关党委副书记石晓辉的铿锵领誓下,高举右拳庄严宣誓。80年前抗战胜利的烽火记忆与新时代财政人的忠诚担当,在此刻交汇于这座用鲜血铸就的历史丰碑前。
9月2日,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鲁山县财政局开展“铭记历史铸忠诚,财政兴鲁践初心”主题党日活动。机关干部职工深入晒衣山村鲁山县廉洁文化示范点,通过“走、听、学、誓”的沉浸式教育,在红色沃土中淬炼政治品格,汲取奋进力量。
本次活动的第一站,干部职工探访了白老太故居。在故居庭院的古树下,讲解员动情讲述了这位鲁山母亲与红军队伍的感人事迹: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晒衣山村时,白老太心疼这些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战士,便端出家里仅有的一筐花生让战士们吃。这支纪律严明的红军队伍经领导批准后,每人只抓了一把花生;离去时,司务长还悄悄在筐里放下两块银元。
“一筐花生献伤员,两块银元守初心”——白老太与红军战士之间深厚的军民鱼水情,为财政干部上了一节生动的初心课。随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军辉在白老太故居现场,以“铭记历史铸忠诚,财政兴鲁践初心”为主题讲授党课。他详述鲁山“豫陕鄂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介绍鲁山财政支持红色教育基地及国家长征文化公园(鲁山段)保护建设的相关情况,并强调:“‘为民、务实、清廉、奋斗’的红色底蕴,是新时代财政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同时,结合财政工作实践,他对全县财政部门干部职工提出3项要求:要培养扛旗冲锋的担当精神、发扬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激发敢为人先的创新锐气,用财政人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鲁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财政动力。
专题党课结束后,在党旗引领下,县财政局全体党员干部踏上1.8公里“重走长征路”征程,前往熊背乡晒衣山村天门岭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鲁山县入境纪念碑。烈日当空,同志们沿陡峭山路徒步前行,汗水浸湿的衬衫上,党徽熠熠生辉。这条山路成为传承长征精神与抗战精神的现实课堂——当年,红军走出民族独立之路,先烈浴血拼出抗日胜利荣光;如今,财政人的“长征”,便是攻坚改革、护航民生的赶考之路。
抵达群山环绕的纪念碑广场后,全体党员干部聆听了红二十五军的壮烈历程:1934年11月16日,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的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省罗山县向西挺进,途经鲁山县,历时三天两夜。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娃娃军”,沿途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通过打土豪、分粮食、书写“抗日救国”标语等行动唤醒民众抗日意识,播撒抗日火种。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抵达陕北延川县,成为胜利完成长征的第一支红军;后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迅速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规模,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屏障和战略依托。此后,该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直接投入华北抗日前线,在首战平型关战役中参与伏击日军板垣师团,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聆听完历史后,全体党员手捧菊花,缓步走向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鲁山县入境纪念碑敬献鲜花。那一刻,山风骤静,唯闻步履声声,对先烈的深切缅怀化作无声的誓言。
鲁山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军表示:“今天的主题党日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寻根铸魂之旅,更是一场新征程的接力起跑。我们要把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从这次活动中汲取磅礴力量,奋力谱写鲁山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设生态文化美丽富强的新鲁山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