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7年,阿拉法特失去了埃及支持,走投无路的他带着4000多士兵和40万巴勒斯

1967年,阿拉法特失去了埃及支持,走投无路的他带着4000多士兵和40万巴勒斯坦难民投奔约旦。让约旦人没想到的是,巴解组织拒绝遵守约旦法律自行其是,还发枪武装难民,并以约旦为基地不断骚扰以色列,迫使以色列在1968年对约旦发动报复性打击,约旦不得不出动军队迎战,给自己造成严重损失。 在中东这片热土上,战火何时能熄?1967年六日战争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陷入绝境,埃及援助中断,他率队迁往约旦。这看似暂时的避风港,却埋下更大隐患。以色列的报复性打击一触即发,约旦将面临何种考验? 中东地区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就没断过。埃及、叙利亚和约旦这些国家,对以色列一直持敌对态度。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于1964年,本来是为了推动巴勒斯坦独立,阿拉法特作为领导人,积极投身其中。1967年6月5日至10日的六日战争,以色列打了个大胜仗,占领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阿拉伯这边损失惨重,埃及军队溃败,丢了加沙地带的控制权。这场战争让大量巴勒斯坦人无家可归,估计有28万到32.5万巴勒斯坦人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逃出,很多涌入约旦。 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战争中丢了埃及的支持,日子难过。为了找新地方重整,他带着大约四千名武装人员和近四十万巴勒斯坦难民,转向约旦王国寻求庇护。这批人进入约旦后,约旦政府出于阿拉伯民族团结的考虑,先是接纳了他们,提供了一些基本安置,比如食物和临时营地。但没想到,这成了后续麻烦的开始。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到了约旦,并没有老实遵守当地规矩,而是自己干自己的事,不理约旦法律。他们开始向难民营里的民众发武器,组织训练。营地里到处是武装人员在活动,这让约旦政府感到压力山大。更麻烦的是,他们把约旦当基地,不断对以色列搞边境袭击。从1967年下半年起,这些袭击越来越频繁,到1968年初,已经有好几十起。 比如1968年3月18日,一辆以色列校车在边境踩上地雷,炸了,车子变形,碎片到处都是,导致两个大人死,十个小孩伤。这些事彻底惹怒了以色列。以色列军方觉得这是威胁,必须反击。于是在1968年3月21日早上5点半,以色列出动大约1.5万人,包括坦克、装甲旅、步兵旅、伞兵营、工程营和炮兵营,从艾伦比桥、大米亚桥和阿卜杜拉国王桥同时进攻。计划是钳形攻势,南路从艾伦比桥推进,北路从大米亚桥,伞兵直升机空降到卡拉梅北部,阿卜杜拉国王桥那边是佯攻。 战斗打响后,以色列部队过约旦河,直扑卡拉梅镇,那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基地。早上6点半,直升机群空降伞兵,但天气不好,延误了。伞兵落地就遭巴勒斯坦武装和约旦军队的射击。南路部队也遇到约旦第一师的步兵旅和装甲单位。约旦的第六十装甲旅也加入,损失了八辆巴顿坦克。以色列空军出动战机支援,投炸弹摧毁阵地。约旦炮兵反击,炮弹落以色列那边。   战斗一直打到上午7点,以色列突破到卡拉梅镇,从艾伦比桥方向进镇区。士兵搜查房屋,摧毁了不少建筑。巴勒斯坦武装顽抗,双方近距离交火。到上午8点,以色列控制了大半营地,毁了175栋房子,很多巴勒斯坦人员往东撤。整个战斗,以色列死了28到33人,伤69到161人,坦克损27辆,四辆扔在那。约旦死了40到84人,伤108到250人,坦克损28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死了156人,伤约100人,俘141人。以色列上午11点开始撤,晚上8点40完成。 约旦军队不得不出动迎战,这次损失很大,不仅军队伤亡,装备也坏了不少,国家安全直接受威胁。这就是标题里说的故事:1967年,阿拉法特失去了埃及支持,走投无路的他带着4000多士兵和40万巴勒斯坦难民投奔约旦。让约旦人没想到的是,巴解组织拒绝遵守约旦法律自行其是,还发枪武装难民,并以约旦为基地不断骚扰以色列,迫使以色列在1968年对约旦发动报复性打击,约旦不得不出动军队迎战,给自己造成严重损失。 这事之后,阿拉伯国家开始反思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各国领导人开会讨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做法有意见,认为他们的行动加剧了区域冲突。难民进来,经济负担重了,得提供住房、医疗、教育,资源本来就紧巴巴的。民众里很多人同情巴勒斯坦人,觉得这是阿拉伯人的责任。但政府得考虑国内稳定,逐步调整政策。 巴勒斯坦问题慢慢从阿拉伯内部事,变成国际问题。联合国等组织介入,提方案,但各方利益纠缠,进展慢。这问题一直影响中东和平,到现在还是焦点。我们中国一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反对以色列的侵略扩张。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发展才是正道,霸权主义只会带来更多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