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在小区、网络落在小区、设备安在小区、行动前移到小区——昨天(9月2日),城乡社区“五分钟心肺复苏急救圈”志愿服务项目在吴江区盛泽镇率先启动,为居民打造起了“家门口”的生命守护圈,这也成为苏州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力量向基层下沉,构建反应迅速、覆盖广泛的生命救援网络的一次全新实践和有力探索。
心脏骤停,大多数情况发生在医院之外的“社区空间”、居家场所等。研究表明,如果在心脏骤停发生的黄金4-6分钟内能够及时急救,许多生命能得以挽救。此时,快速链接具备急救技能的志愿者、急救设备和患者,填补医护人员到场前的空窗期,是提高后续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为了前移救援关口,提高“第一时间”急救响应率、成功率,由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动,苏州市社志联、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吴江区红十字会、盛泽镇政府、建设银行苏州分行、苏州爱心达人基金会等共同打造城乡社区“五分钟心肺复苏急救圈”。据了解,2026年6月前,该项目将覆盖盛泽镇12个社区,在30个行政村建立“一支急救员队伍、一个小区应急互助群、一套响应机制”,全镇将有不少于1600名急救员通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随着首批AED除颤仪完成捐赠,这些专业设备也将及时投入到救援网络中发挥作用。今年9月至10月,根据盛泽镇辖区居住人口密度、地理位置,城乡社区“五分钟心肺复苏急救圈”志愿服务项目将先行在坛丘、舜湖、清溪、目澜、东方、西白漾6个社区和渔业、黄家溪两个行政村开展第一阶段试点,届时,将招募应急救援志愿者200名,组织培训不少于10场。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急救员的施救专业度和积极性,该项目建立了包括商业保险、礼遇嘉许、法律援助等在内的一系列支持保障制度,确保急救员“会救、敢救、愿救”。
为切实推动这个公益项目的有序实施,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以“社会工作大家谈”的开放形式,邀请各界共同探讨该领域志愿服务,在交流互动中凝聚共识,为守护生命安全贡献众智众力。
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芮静珈在活动中表示,“五分钟心肺复苏急救圈”项目直击应急救护响应的弱点,有效整合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志愿服务队伍优势、慈善组织资源优势和社区党组织动员优势,将核心力量、资源精准下沉到社区小区,着力打造“人人会救、人人敢救、人人愿救”的自救互救网络。在项目推进中形成的创新经验,将在全市更多城乡社区推广覆盖,进而让“五分钟急救圈”成为苏州城乡社区温情与安全感的重要标识。(记者葛芝周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