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江西吉安:秋检战“秋虎”,高温护畅通

秋意已至,暑气仍厚。9月的吉泰盆地,“秋老虎”持续发威,连续多日高温直逼36℃。在这样的“烤”验下,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工务段的“钢轨医生”们,仍在开展与时间赛跑、同高温较量的秋季设备“把脉问诊”。

2025年9月2日,赣州工务段吉安线路检查工区职工正分析轨道检查仪数据。李舜摄

入秋后,昼夜温差加大,经历暑运高强度考验的铁路设备极易出现“秋乏”。为此,赣州工务段利用不安排列车运行的“天窗时间”全面开展设备秋检秋鉴工作,有针对性地为管内线桥设备“解秋乏”“贴秋膘”,增强“体质”,夯实运输安全基础。

“秋检不是简单走过场,越是高温,越要精细。”9月2日,凌晨4时30分,吉安线路车间主任肖庆晖在班前会上强调。当天任务是完成京九线吉安至吉水区间的8公里线路设备全面检查,涵盖钢轨伤损、道床状态、联结零件、周边环境等十余个关键项目,每一项都关乎线路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次摸清设备底数,掌握设备状态,下半年设备整治和次年大、维修计划就有了方向。”

2025年9月2日,赣州工务段吉安线路检查工区职工正用肉眼观察钢轨平顺状态。李舜摄

5时30分,“天窗”命令正式下达。铁道线上,曙光微现,空气中弥漫着未散的闷热,作业人员手持机具快步进入作业区段,秋检“战斗”正式打响。

吉安线路检查工区工长张安一方面负责作业的带班,一方面肩负着轨道几何尺寸的调查任务,毫米级的精度要求让他丝毫不敢懈怠。在线路不良区段,他时而查看手里的轨检小车数据,时而趴在轨面上,确认线路的平顺状态。

“一个车间管上百公里线路,刚开始我也是三步一猫腰、五步一低头、一根轨一趴身,检查不到两三公里就腰酸、腿疼、头发晕。”张安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道,后来自己逐渐总结出一套一望而知的本事,大平大向、平直顺道,眼睛就是尺,瞄一眼就能判断出有没有问题。

2025年9月2日,赣州工务段吉安线路检查工区职工正用轨距尺复核线路几何尺寸。李舜摄

不远处,班长刘宇鑫正弯腰检查钢轨状态。“焊缝接头是钢轨的薄弱部位,微小病害也可能发展为大问题。”他一路检、一路瞧,每到一处焊缝,便在钢轨上摆平钢直尺,目测间隙塞入塞尺,记下读数。

7时左右,太阳彻底跃出云层,吐射着热焰,此时轨面最高温度已经超过40℃,大伙抬头看了一眼太阳,咽下一口唾沫,顶着烈日,加快了作业节奏。

“铛铛铛”,金属敲击声不时在热浪间回荡。大家知道,这是零配件检查双人组又“开动”了。

青工肖理炯和曾旭两人分工合作,依次记下锈蚀失效的零配件数目。“零件状态,失效数量,一个都不能放过。严查于眼,记录在册,才可以早日解决,防患未然。”说完,他们又弯下了腰,汗珠顺着脸庞滚落到铁轨上,瞬间化成了蒸汽。

时针指向8时,气温攀升至32℃,持续了150分钟的高温“烤”验终于落下帷幕。作业人员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他们共排查隐患6处,当场处理4处,有力保障了高温下的行车安全。

秋检不“简”,秋检的任务还在继续,每一根螺杆,每一米线路,每一个小细节都不容忽视。据了解,截至9月2日,该车间已完成管内200km线路、176组道岔的全面检查,整体秋检进度100%,这群“钢轨医生”不惧高温“烤验”,用汗水与专注,在酷暑中筑牢了钢铁动脉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