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在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一栋商业大楼的25楼,一房间内不时传出沉闷的撞击声。门外,乐山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彭山路派出所民警杨祎和同事心急如焚——就在几分钟前,他们接到了一个极不寻常的报警电话。
“喂,110吗?我发现一个白色枕头,上面有暗红字迹,看着很像血迹……会不会是求救信号?”8月12日16时许,彭山路派出所接到外卖小哥张焜的报警电话。接警后,彭山路派出所蟠龙前哨警务站值班民警杨祎带领两名辅警火速抵达现场。楼梯角落里的一个白色枕头让所有人一下紧张了起来——枕头上,暗红色的“110”“625”两组数字让人心生疑惑。
“‘110’是报警电话。那‘625’代表什么?是楼层?是房号吗?这栋商业大楼分布有多家酒店和民宿……”凭借在基层一线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杨祎和同事判断这极可能是附近酒店的枕头。杨祎和同事走访询问中,一家酒店工作人员向他们提供了关键线索:“6号楼25层的一家民宿,好像使用的就是这款枕头!”结合枕头坠落位置,杨祎和同事判断求救信号就来自25层靠近外侧的15号房。
民警快速抵达目标房间外,此时房内不时传出撞击声。通过物业提供的信息,民警反复拨打房主周女士电话,手机铃声从房内传来,却无人接听。“不能等了!”杨祎三记猛踹破开防盗门,接着又撞开内卧房门——门后,是脸色惨白、几近虚脱的房主周女士。
原来,8月11日上午,一阵风将房门撞上,导致周女士被反锁在卧室内。加上门锁故障、手机遗落在客厅,周女士虽尝试各种自救方法,但没有任何效果。在被困30多个小时后,几近绝望的周女士咬破手指,用血在枕头上写下“求救密码”,奋力从25层高楼的房间窗口抛出。坠落的“血色密码”被路过的外卖小哥敏锐捕捉,再由民警现场“破译”,最终完成了这场特殊的“生命接力”。
“没有警官们,我可能就饿死在里面了,真是太感谢了!”近日,获救后的周女士前往彭山路派出所,向民警送上锦旗。8月17日下午,彭山路派出所向外卖小哥张焜发放聘书,聘任他为“平安守望者联盟”成员,表彰他提供的重要线索。
“平安守望者联盟”是乐山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创新构建的基层治理模式。2023年年初,市中区分局推出“前哨警务站”模式,并以此为载体,探索打造“平安守望者联盟”,建成12个街面“平安驿站”,打造特色“平安守望者联盟”街道。如今,“平安守望者联盟”队伍不断壮大,已吸纳3000余名各行业治安积极分子。
“正是由于外卖小哥的警觉、民警的专业、社会的协同,才完成了这场‘生命接力’。”乐山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耕“前哨警务”,推动“平安守望者联盟”建设,通过深化警格网格融合、加快义警协会建设,不断筑牢社会群防群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