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就诊有“小帮手” 郑大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走进新医三附院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张波

暑期里,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导诊灯塔照基层,青春担当挺膺行”实践团队走进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由牛怡冉任负责人、贾玲玉任指导教师,李雨洁、毛琼、平卓可、原华玉为成员,旨在通过导诊服务缓解基层医院就医压力,也让医学专业认知在实践中落地。

岗前培训夯实服务基础

活动初期,实践团队开展岗前培训。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部主任现场教学,讲解医院科室布局、挂号系统操作流程及常见病症分诊规范,帮助团队成员熟悉医院基本运作模式。

培训期间,团队还学习还参与了“红色导诊沙盘推演”,模拟老年患者沟通障碍、急症患者突发晕厥等12类场景,为后续导诊服务做好准备。

暖心导诊守护患者就医

岗前培训结束后,实践团队正式投入导诊服务。面对日均超3000人次的门诊量,成员们承担人流疏导工作,指引患者有序进入就诊区域;为首次使用智能挂号系统的农村患者、视听觉障碍患者等群体提供操作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取药挂号、看病挂号,报告打印等一系列操作;针对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和孕产妇,提供方言沟通、陪检陪诊等帮扶。

同时,记录基层老年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痛点问题。期间,团队还发起“金点子征集”,倾听患者提出的有关导诊服务的不足之处,收集患者对导诊服务的建议,为后续医院优化服务流程积累素材。

总结研讨展望基层未来

在团队召开的成果展评会暨小队讨论会,成员们展示患者满意度数据及服务影像资料,分享各自在三天导诊中的遇到的具体案例。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基层医疗服务及智能导诊系统使用现状展开交流,提到在服务中发现基层医院对专业导诊人员需求较大,绝大多数就诊人员不熟悉新型导诊服务系统,且经常面临系统卡顿问题。

此外,随着老龄化加剧,具备老年沟通技巧、应急处置能力的导诊人才缺口明显。有成员提出,此次导诊实践让自己意识到基层医疗领域的就业潜力,未来若选择基层医疗相关岗位,可将专业知识与导诊服务经验结合,既能满足岗位需求,也能缓解基层医疗导诊压力。另有成员补充,基层医院导诊服务优化可能催生更多细分岗位,如智能设备指导专员、老年陪诊专员等,可以为医学生提供更多新的就业方向,大家可结合此次实践经验,学习相关技能,提升自身在基层医疗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