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服务能级再升级。
今天(9月2日),“黄陈主任外科专家工作室”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揭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黄陈团队将定期下沉社区,开展门诊、带教和手术指导。
记者获悉,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是虹口区内首家创建社区标准化门诊手术室的基层医疗机构,也是首家邀请三级甲等医院外科专家到社区进行门诊及手术带教的单位。
三甲医院的优质外科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有望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机构的外科服务能力。
亮眼的专家阵容吸引不少患者驻足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诊疗能力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今年3月,上海市卫健委印发《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门诊手术室建设指引》,推动社区门诊手术服务更加规范、高效。
作为虹口区首家社区标准化门诊手术室建设单位,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原有外科服务的基础上,对照建设标准全面优化手术环境,配备专业设施设备。
在中心2楼,刚刚更新的“门诊手术室”按照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划分规范,患者通道与医务人员通道分区独立。手术室内科学划分了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恢复等功能区域,配备多功能手术床、无影灯、高频电刀、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装置及应急抢救设备等先进硬件设备。
手术室入口处的展示墙颇为引人注目,外科工作团队成员简介一目了然。
其中,既有黄陈领衔的市一医院外科团队,成员包括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方圆、主治医师韩超以及住院医师罗再;也有中心的外科团队,包括外科医生曹锦峰、妇科医生金晓娜、全科医生李宗倩及护士团队。
黄陈主任介绍情况。
亮眼的专家阵容也吸引不少患者驻足,记者注意到,已有多位老年患者前来咨询。
“很多老年人既想把病看好、又怕看病过程中遭遇的麻烦,基层医疗机构便成了他们看病的第一站。”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晓青告诉记者,尽管中心周围不乏大型医院,但近年来,中心的门诊量和手术量均实现了提升,“这也提示我们要将工作做得更扎实,进一步提升医疗资源质量。”
“有三甲医院专家护航,感觉心里更踏实”
看着眼前的变化,中心外科医生曹锦峰不无感慨:“以后有三甲医院的专家护航,我们给居民开展诊疗和手术,心里都更踏实了。”对于这名“家门口”的医生,附近居民颇为信任,有什么需要外科小手术总会第一个想到他。但是,曹锦峰也坦言,社区目前能开展的外科手术仍然有限,而患者的需求远不止于此。
如何实现上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间的“双向奔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胡国勇介绍,近年来,市一医院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实施“全+专”社区全科医师导师制培养和“点对点”精准转诊机制,通过进修培训、绿色转诊通道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
此次,黄陈主任外科专家工作室的揭牌正是有力举措之一。
“我们希望通过专家工作室的建立,将更多技术推广并下沉至社区。”黄陈告诉记者,团队成员将固定每周三下午下沉社区坐诊,而在外科手术方面,在已开展的体表脓肿切开引流、皮脂腺囊肿处理、脂肪瘤切除、清创缝合、拔甲等十余类适宜手术基础上,逐步引入老年患者呼声较高的深静脉置管、输液港维护、复压表肿瘤切除术等外科手术。
“小病不治,也可能酿成大患。社区外科能力提升,正是把预防关口前移。”李晓青提到,未来,中心将继续借助上级医院资源,强化医联体转诊与会诊机制,争取实现小手术在社区,复杂病例及时上转,患者治疗后顺利下转,真正方便居民就诊。
栏目主编: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