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为啥不用朱婷?陈忠和:朱婷这种运动员,100年才能出一个 一件球衣,在中国女排掀起了比胜负更汹涌的波澜。 当曾属于朱婷的2号战袍,被新任主帅赵勇交到年轻球员庄宇珊手中时,这已经不只是一个号码的传承,而是一场路线之争的公开宣告。 中国女排,到底是要依赖百年一遇的超级巨星,还是要构建一个没有绝对核心的整体体系? 这场争论的核心,那个排球天才,正在欧洲赛场上给出自己的答案。 就在今年5月的欧冠决赛,朱婷14分,还获得了最佳助攻的称号。 这还不是全部,她那场比赛稳如泰山,她能顶着顶级拦网手超手强攻,也能在网口争夺中直接把球摁死。 这状态,这能力,完美印证了奥运冠军教头陈忠和那句评价,这样的运动员,“100年才能出一个”。 前主帅郎平也曾说,朱婷最可怕的是她的稳定和战术理解力。 这恰恰是现在的女排最稀缺的,巴黎奥运会上,即使全队配合生涩,她依然能三次精准拦死土耳其核心瓦尔加斯。 在国家队,她干的永远是小主攻的苦活累活,六轮一传、玩命防守、处理各种调整强攻。 但新帅赵勇有自己的蓝图,他接替蔡斌后,明确表示要着眼于洛杉矶奥运会,培养新人,不计较眼前的得失。 他的战术理念,是复刻陈忠和“黄金一代”的整体排球,快速多变,不依赖任何球星的个人发挥,甚至将主攻线的一传体系从六轮改为了四轮。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赵勇的思路,让人想起了那支所向披靡的“黄金一代”,可问题是,我们现在的配置,和当年差了多少? 看看现在,我们的一传环节,都难言稳固,副攻线上,进攻力量和移动拦网也与前辈存在差距。 队员的基本功,根本撑不起那套对一传和副攻要求极高的战术体系。 体系的脆弱,在不久前的世锦赛上暴露无遗,1-3负于法国队,16强早早出局,场面几乎是理念的全面破产。 被寄予厚望的庄宇珊显得稚嫩无措,全队进攻火力不足,二传传球偏慢,副攻拦网偏软,说到底,就是当战术打不出来时,场上缺一个能不讲理、用个人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将2号球衣直接给新人,被媒体人疯哥批评为“揠苗助长”。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球队在选材思路上的困惑,当世界女排潮流越来越“男性化”,追求身高和力量时,我们却还在坚持“小个子主攻”路线,面对欧美高大化的球队,网口上的亏是肉眼可见的。 有网友说,“赵勇他都没几场国际大赛,所以根本没啥经验可谈,也就根本指导不了朱婷,更没啥经验传授给孩子们!” 现在,中国女排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2026年的亚锦赛是通往洛杉矶奥运最直接的门票,这块金牌不容有失。 是继续在没有巨星的情况下,艰难地打磨一套基础并不牢固的体系,还是重新思考巨星与体系该如何共存?这道题,主教练赵勇必须尽快给出答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