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每天早上6点被自动叫醒,杭州一女子烦恼多年,村民却有不同看法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杨云寒实习生吴香钰

杭州萧山的吴女士(化名)有一桩烦心事,困扰她好多年了。

村里的垃圾车每天早上6点开始上门收生活垃圾,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唱歌”。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她能连着听“唱歌”4次,“节假日和周末想睡个懒觉都不行”。

近日,她找到潮新闻记者帮,想问问能不能解决她这个烦恼。

潮新闻记者杨云寒摄

吴女士住在萧山临浦南江村,村有100多户人家,多数是老年人。

2021年开始,“四定一撤”的农村垃圾分类新模式开启,垃圾定点投放,有人专门上门收。

“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有垃圾收集员开着垃圾车,挨家挨户上门运垃圾。线路是固定的,一共两条,两辆车同时收,每个车都经过好多个点位,每到一个点位,垃圾车就会播放一段音乐或广播,提醒大家出来丢垃圾。”

早上垃圾车上门时间从6点开始,一直要到7点多。

吴女士住的地方,离周边的四个点位都比较近,这一个小时里可以听到4遍广播声,间隔的时间十几分钟,中间还时常伴随着零星的刹车声和喇叭声。

“工作日就忍了,周末、节假日也都是这个时间点,本来睡眠质量就不怎么行的,这么一弄,6点以后就别想再睡懒觉了。”

她也跟村里反映过,变化确实有——每天早上“唱歌”的时间缩短了,但音量还跟之前差不多。

“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这个声音能够小一点。”吴女士说。

9月2日凌晨5点,记者来到南江村。固定的生活垃圾投放点在村口,正对着南江村党群服务中心,卷闸门敞开,其中一辆垃圾分类收集车停在门内。

车斗里载有几只灰色和绿色的垃圾桶,还有一台智能监测设备,可以监测村民垃圾分类的情况,还能刷卡兑换积分。

村民陆续来丢垃圾。潮新闻记者杨云寒摄

有村民已经起床了,他们或步行,或骑着小车,拎着一到两个垃圾桶,过来倒垃圾。

倒完还不忘兑换积分。王大伯说,积分可以拿去换肥皂和洗衣粉。

早上6点,76岁的孔师傅来了,他是本村的居民,也是村里的垃圾收集员。

他负责的这条线路,有十多个点位,最远的点,距离村口的垃圾站,直线距离1公里。

每个点位间隔几十米,拐一个弯就到了。他停下车,按了一下车上喇叭的开关,广播声就响了,一共两段,一段纯音乐,一段爱护环境的宣传语。

每次响个几秒钟,就被掐掉。

孔师傅说,之前扰民被投诉了,村委特别叮嘱过他,但他感觉很矛盾,声音太轻了或者不放,怕村民没听见,错过了上门回收垃圾的时间,太响,又怕打扰别人休息,所以现在早上的运收,每次只播放几秒钟。

每一个点位,都有村民过来倒垃圾。潮新闻记者杨云寒摄

谈起早上垃圾车“唱歌”的事情,村民也有话说。

70多岁的朱阿姨说,垃圾车的广播挺好的,到点了就会提醒他们出来扔垃圾:“村里人都习惯早起,5点半都起床了,6点这个时间,对我来说不算早。”

76岁的郭阿姨平时不太习惯看时间,每天听到熟悉的音乐声,就知道有人来收垃圾了:“很方便的,7点多以后大家都有别的事情,这个时间刚刚好。”

也有人对“扰民”一事不意外:“小年轻跟我们的作息习惯不太一样。是不是可以和以前一样,大家把垃圾放门口桶里,这样垃圾车就不用每天早上过来唱歌。”

南江工作人员表示,先前确实收到过个别关于垃圾车生意扰民的投诉,村委探讨过是否需要调整运送的时间,但考虑到村里和周边大多数居民的作息习惯,贸然调整,反而会对大多数人的生活造成影响,“我们叮嘱上门收集垃圾的人员,早上上门时音量尽量小一点,播放的时间尽量短一点,把打扰程度降到最低。”

关于居民提到的恢复家门口垃圾桶的建议,村委工作人员表示,推进“四定一撤”是为了更好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过去,农村垃圾桶家家都有分散放置,几年下来,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现在通过‘四定一撤’规范管理,既能节约垃圾桶成本,也有利于提高村容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