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标不死顺利继位,会比朱棣做得更好吗?这事儿真是越聊越上头。 单说威望,朱标那可是朱元璋手把手带大的太子,监国多年,朝堂上下服他的人太多了。淮西勋贵认他(正妻是常遇春女儿,蓝玉是他小姨子夫),文官集团敬他,就连几个弟弟,包括朱棣,都是他带大的,感情和敬畏心摆在那儿。他要是继位,蓝玉这些开国猛将大概率不会死,朝廷里能打的人一堆,哪用得着朱棣后来自己亲征那么拼? 治国路子上,朱标明显更偏向“稳”。朱元璋搞的几个大案,有两三个是他亲手办的,杀伐果断不缺,但比老朱更理智。要是他来削藩,估计不会像朱允炆那样往死里逼,搞不好学汉朝推恩令,慢慢拆解,兄弟们未必会反。百姓日子可能更安稳——毕竟不用像永乐年间那样,又是五征漠北又是迁都北京,劳民伤财的事儿少了,民生说不定更滋润。 但要说比朱棣“强”,也未必。朱棣那股子狠劲和开拓欲,朱标可能还真没有。五征漠北封狼居胥、迁都北京稳固边防、派船队下南洋,这些事儿朱标大概率不会干。他更像个守成之君,或许能像汉文景那样休养生息,但开疆拓土、搞大动作的魄力,恐怕不如朱棣。 还有个关键点,朱标要是活着,明朝不会有靖难之役这档子内战,开国精锐能保住,内耗少了,国力发展可能更顺。但反过来说,朱棣上位后干的那些事儿——修《永乐大典》、疏通运河、巩固北方防线,也确实给明朝攒了不少家底。 这么看,俩人路子不一样:朱标可能是“稳扎稳打保民生”,朱棣是“轰轰烈烈创功业”。非要比个高下,好像挺难的。 你们觉得,对大明来说,是“稳”更重要,还是“闯”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