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郑丽芬通讯员周新君
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暑期托管,丰富假期生活。多年来,衢州积极推动暑期托管工作,形式多样的暑期托管服务大量涌现。今年暑期,衢州的托管服务更是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繁荣景象。衢州市总工会、衢州市青少年宫等单位将办班点位设在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中心、各级工会活动室等阵地,为全市青少年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假期体验。
暑期托管班教些什么?都是些什么人参与?效果怎样?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探访。
373个班次解暑期看护难题
“儿子今年参加了托管班,暑期作业很早就完成了,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在智造新城某企业上班的吴琪难掩满意之情,向记者分享道。今年暑假,她给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报名参加了智造新城职工服务和活动中心暑期爱心托管班,每天上班前顺道把孩子送去,下班后再接回家。“有人教有人带,安全有保障,我上班也更安心。”吴琪说。
“爱心托班”是我市工会系统服务保障职工的品牌项目之一,在2024年至2025年连续两年被列入衢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今年暑期,全市各级工会积极行动,共举办“爱心托班”373个班次,为1.1万多名3至12岁儿童提供公益性托管照看服务,实实在在地为职工家庭解决了暑期“看护难”的燃眉之急。
“从全市工会系统托管班的报名数据来看,职工家庭,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的子女占比超过80%,是托管服务的主要受益群体。”衢州市总工会保障与女工部负责人姜璐介绍,这类家庭因父母双方工作繁忙,暑期孩子无人照料的问题尤为突出。而工会举办的“爱心托班”,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像吴琪这样的双职工家庭,在衢州并不在少数,“爱心托班”让他们得以安心工作,孩子也能在假期中得到妥善照顾与教育。
除了常规职工家庭,今年市总工会还专门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开设了多个托班点位,为奔忙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解决了后顾之忧。
得知新就业形态职工子女暑托专班开班后,外卖骑手鲁先生第一个报名。“口算一页,练字一页,作文一周一篇。”鲁先生说,暑托班细化了每天的作业量,这样的安排让他很满意,“暑期时间长,我们工作忙,根本顾不上孩子。公益暑托班不仅免费,还把孩子的学业、玩乐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这个暑假孩子过得充实又快乐。”
课程各具特色
“我们先用一根蓝色扭扭棒折出五角星的尖角,再用黄色绕边固定……”在柯城区衢化街道花径二村社区家门口青少年宫内,工作人员李云正给暑托班的学生带来一场创意手工课。作为青少年校外教育主阵地,衢州市青少年宫持续升级暑期公益托管服务,聚焦家长“看护难”问题,依托“家门口青少年宫”打造青少年成长新乐园。
“暑期托班不仅是托管场所,更是成长课堂。”李云介绍,花径二村社区家门口青少年宫与辖区学校、社区深度联动,活动场景从教室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比如,组织青少年走进养老院开展敬老服务、探访中医药发展促进会学习传统医学、前往农村感受乡村振兴成果等,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参与公益实践、体验多元职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综合素养。
在柯城区玉龙幼儿园,“爱心托班”的孩子们围坐在桌前拼装木块。园长叶季莉介绍,托班特开设科技手工课,通过拼装、搭建等小游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玩的时候不知不觉接触科学启蒙”。
而在常山县天马街道渡口未来社区,影视鉴赏课成了“爆款”——志愿者朱弘镔老师刚讲完《海蒂与爷爷》的剧情,学生们就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海蒂好勇敢!”“阿尔卑斯山太美了!”从剧情分析到角色模仿,课堂成了想象力的乐园。
“今年我们专门建立了课程库,招募了近百名暑期志愿者。”姜璐介绍,这些志愿者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小学、幼儿园老师,也有专业技术人才,多数为返乡大学生。“他们围绕‘德智体美劳’设计分层课程,按年龄段划分模块,非遗技艺、职业体验等特色内容也被巧妙融入。”姜璐说。
记者走访发现,多数暑期托管班在作业辅导、托管看护等公益性服务基础上,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还开设了各具特色的课程,涉及生活安全、文化、社交、心理、体能训练、益智手工等多个方面。
需要更多“儿童视角”
“全市各类暑托班的公益底色和特色课程,是对特殊需求的精准回应。”衢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徐雪斌认为,暑托班以“教育+托管”模式,开展红色教育、安全教育、科普教育、素质教育、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为适龄儿童打造了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暑期成长空间,有效破解了家长“看护难”与儿童“成长需”的双重诉求。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成为暑托班提质升级的重要支撑。“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教学管理,企业捐赠图书文具改善办学条件,非遗传承人、医护工作者等专业人士走进课堂开展特色课程……”徐雪斌表示,多方主体的协同联动,不仅丰富了课程供给,更注入了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不过,徐雪斌同时指出,暑托班在服务细节上仍需更多地从“儿童视角”进一步改善提升。比如,在企业办公场所自办的暑托班,年纪小的孩子使用成人洗手间需老师辅助,部分孩子够不着洗手台,马桶尺寸也不符合儿童生理特点。
对此,徐雪斌建议,一方面可设置暑托班专属区域,从儿童生理与行为习惯出发,系统设计适配的设施设备;另一方面可采取临时优化措施,如在洗手台前加装脚凳、为马桶配备儿童专用坐垫等,通过细节调整让服务更贴合儿童实际需求,让暑托班真正成为孩子舒心、家长放心的成长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