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准噶尔不造反,那现在北疆很可能就是个独立的国家。 准噶尔汗国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早年在额尔齐斯河上游游牧。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巴图尔珲台吉统领部落,通过征伐周边,逐步壮大,建立汗国。疆域西到巴尔喀什湖,北过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南到楚河一线。汗国信藏传佛教,军队以骑兵为主,装备弓箭火器,常远征中亚。康熙年间,噶尔丹掌权,集兵东进,攻喀尔喀蒙古,威胁内蒙古边境。清朝康熙帝调八旗和绿营兵,出征干预。清军在乌兰布通和昭模多交锋,噶尔丹败北,1697年自杀。雍正时,策妄阿拉布坦继承,派兵入西藏,干扰清对青藏管理。清军多次远征,削弱准部,但汗国仍割据。乾隆登基,准部内乱,达瓦齐篡位,阿睦尔撒纳不满,汗国分裂。这给清朝机会,乾隆密切关注西北。 乾隆二十年,清廷获准部贵族求援,派阿睦尔撒纳和班第领军西进。部队从北京出发,穿越戈壁,抵达伊犁。准守军逃散,达瓦齐败退,清军追到格登山,俘达瓦齐。清本扶阿睦尔撒纳为汗,稳边疆。但阿睦尔撒纳得势,自立反叛,袭清哨所。乾隆怒,下旨兆惠策楞进剿。兆惠入伊犁,准军伏击,双方河滩交锋,阿睦尔撒纳败逃哈萨克,又入俄境,俄拒庇护。清追击,阿睦尔撒纳染天花死。乾隆二十二年,清平准残余,天山北路入清版图。南疆大小和卓,本被清从准牢释,乾隆任管南疆。他们背信,乾隆二十二年在叶尔羌喀什叛,杀清官。兆惠富德南下,兆惠黑水营围困数月,击溃叛军。大小和卓逃巴达赫尚,被擒献清处决。乾隆二十四年,新疆全统,清设伊犁将军府,军政合一,屯田戍边,促进融合。 这统一不是白来的。准噶尔要是不造反,不反复背信,清朝乾隆也不会兴师。清廷讲究边疆稳,只求名义臣服,实际自治就行。可准首领野心大,逼清全力出击,把北疆纳入直管。南疆大小和卓也一样,叛乱推动新疆统。这整合巩固西北,挡外部渗透,为后世发展打基础。从国家看,准和大小和卓叛虽动荡一时,却让新疆内地紧连,确保多民族大家庭完整繁荣。 那么如果准噶尔不叛乱,安分做藩属,乾隆不会打。清廷面子大于里子,只要北南疆不闹,名义服就成。到晚清国力弱,准自然独立。大小和卓不反,南疆也可能独立。版图有时不是主动扩,而是被背叛气得打下。准三番五次反,把乾隆逼急,才灭准。大小和卓辜负信任,乾隆气得追到阿富汗干掉。从后世看,幸亏叛乱,推动统一。 清统一新疆,意义大。政治上,结束分裂,维护领土完整。经济上,屯垦水利,农业兴,促进贸易。文化上,各民族交流,融合深。军府制伯克制结合,因俗而治,稳边疆。虽后期有乱,如张格尔叛,但清基调是统一,促进繁荣。这经验对今天治理边疆有启发,强调团结发展。 新疆统一后,清注重民生。修渠引水,兴农牧,人口增。汉回蒙各族共处,互市兴旺。虽有外部觊觎,如俄英,但清守住底线。统一挡住分裂势力,确保西北安。这事儿告诉我们,国家统一是根本,民族团结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