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最近还是有件事稍稍冲击到了我:我在某个平台聊了一下邓肯,是非常早的一篇文章,但核

最近还是有件事稍稍冲击到了我:

我在某个平台聊了一下邓肯,是非常早的一篇文章,但核心观点至今不便,就是邓肯的进攻胜在够用——能在比传统中锋更远的范围内消化产量,又能比其他四号位在更深的位置接球压迫阵型,也有不错的侵略性数据加持,真说持球主攻,在历史级内线里肯定说不上最强一档,好处是“管饱”,总能给你开发两下子。

这在2000年初那个进攻最黑暗的比烂时代,是很好用的,结合他防守端的能力与风格,能在攻防两头给你保出一个很不低的下限,再结合他跟后卫做配合的能力,兼容另一个内线的能力,又强化了这种特质,所以除了一些超模队,很少有球队比烂能比得过巅峰邓肯的马刺。

而在一些平台上,我听到了不少“那是波波维奇在有意压制”、“那支马刺谁得30分就得下场”之类的声音。

这多少还是冲击到了我,因为这种思路我小时候也看到过,但这显然过于“说书人”的思路了,将马刺的分享球、团队主义进行了过于神话的解读,并把很多现象归结于对某个人或某种思想的赋魅,再一以贯之地解释所有。

只能说纸媒时代的东西也不乏圣经,比起互联网的标签化,某种程度上并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