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林辉通讯员于炎术
近日,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七病区为一名53岁男性患者成功实施采用“Tubeless”(无管麻醉)单孔胸腔镜微创肺部手术。
该患者在单位体检中,经低剂量CT发现右肺肺上叶有两处磨玻璃结节,最大直径9mm左右,随后前往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门诊就医,病区副主任(主持工作)崔东接诊。
经了解,患者有30余年吸烟史,平均每天能吸烟1包(20支),累计吸烟指数超600支年。
崔东介绍,烟草烟雾中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其中至少70种为已知致癌物。这些物质会持续损伤支气管黏膜和肺泡组织,导致细胞异常增生,从而显著增加肺癌发生风险。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是评估肺癌风险的重要指标,指数越高,患病风险越大。
尽管该患者平日并无明显呼吸道症状,且历年X光胸片检查均未显示异常,但低剂量CT检查却发现了早期病变。
崔东在详细审阅其CT影像后,发现结节形态不规则且伴有微小的实性成分,考虑早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并同时进行根治。
崔东特别提到,随着CT检查的普及,磨玻璃结节检出率增高。磨玻璃结节虽有良性或惰性病变,但部分仍有可能为早期肺癌的表现。若体检发现磨玻璃结节,不必过度恐慌,但务必引起重视,应及时前往胸外科或呼吸科门诊专科随访,由专业医生评估结节特征并制定个体化的监测或治疗计划。
经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崔东团队决定为其施行“Tubeless”无管自主呼吸麻醉下的单孔胸腔镜手术。该麻醉方式避免了传统全身麻醉中的气管插管、导尿管等管道留置,患者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术后苏醒更快、不适感显著减轻。
手术团队仅在患者右侧胸壁开设一个约3厘米的单一小切口,胸腔镜及操作器械均经此孔道进入,顺利完成了右肺上叶解剖性亚肺叶切除术。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为微浸润性腺癌,淋巴结未见转移,达到完全切除。因采用了无管麻醉和微创切口,患者术后未放置胸腔引流管,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并经口进食,3天后康复出院。
崔东提醒,该病例得益于低剂量CT的早期发现,以及“Tubeless”无管麻醉结合单孔胸腔镜微创技术的应用,在彻底切除病变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手术创伤和生理干扰,体现了当前胸外科手术加速康复的理念。
他再次强调,长期吸烟会显著增加肺癌风险,40岁以上并有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同时,体检发现磨玻璃结节应提高警惕,专业随访是关键,既可避免过度治疗,又能及时干预恶性病变,是实现肺癌早诊早治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