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平均被骗金额是多少吗?5万元!那你知道受骗人群中年龄最小的几岁吗?7岁!根据上海警方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网络端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主要引流渠道,发案占比超过90%,几乎涵盖所有常见诈骗类型。其中,有一些还是特别针对未成年人“研发”的“定制”骗局。
三类针对未成年人“定制”骗局要当心
近期,上海警方发现,不法分子会使用一种叫作“猫池”的设备来大批量发送电诈短信。所谓“猫池”可不是“一池子猫咪”的意思,它是一种可将传统电话信号转换成为网络信号的通讯设备,一台“猫池”设备一天就能拨打电话、群发短信数十万次,还能远程控制,成为电诈帮凶。
根据上海803反诈中心梳理,目前,常见的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类型主要有3类。
[网络游戏类诈骗]
骗子会在游戏平台或社交媒体上发布引流帖,宣称免费赠送游戏皮肤、装备,再以“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为由,诱导学生用家长的手机进行转账,或提供家长的微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造成资金损失。
[追星类诈骗]
骗子会在网上发布带有某“明星”QQ号、微信号的引流帖锁定未成年人群体,通过冒充“明星”的律师,以怀疑学生泄露明星QQ号、隐私等为由,要求配合“调查”,诱导学生用家长手机将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骗子还会以“明星粉丝群”售卖福利周边为由,假冒“客服”,诱导未成年人用家长手机下载指定App、修改卡密等,从而实施诈骗。
[卡牌盲盒类诈骗]
卡牌盲盒在未成年群体中广泛流行。骗子会以买卖、赠送卡牌为诱饵,将学生引至二手交易平台,再以“卖家是未成年人,交易异常资金被冻结”为由,发送涉诈链接或二维码,要求学生提供家长的身份信息,从而盗刷银行卡,实施诈骗。
[制定专骗未成年人话术]
此外,骗子还会专门针对未成年孩子使用各种电信诈骗专用话术,例如:“你要是不付钱,就把你爸爸妈妈抓去坐牢。”“这个群涉嫌泄露明星隐私,不要退群,否则会对其本人留下案底”“情节严重的会被法院起诉监护人缴纳罚金”“配合公安机关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件事情只要你积极配合就不会通知当地警方和监护人”“现在只是在做任务,等会儿保证金会原路退回给你”。
这些触目惊心的被骗案例,赶紧给孩子看
今年5月,家住徐汇的女生小冯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条帖文,称可免费领取明星亲笔签名,便留言询问。对方私信让其加入一个QQ群。小冯进入该群后不久,有个QQ名“张警官”的人也进了群,声称该群已涉嫌“泄露他人隐私以及非法发放明星周边”,需要群里所有人配合调查。
小冯一下子懵了,私信“张警官”求助,对方发来一张警官证照片,还让其扫码添加了一个名叫“李某某”的企业微信号。对方称,未成年人要用家长手机扫码验证调查,并通过支付一定数量的款项来测试账户资金走向。还称在线调查过程要全程保密,否则将立即对小冯开展上门公开调查。
当晚,小冯通过外婆的手机分8笔向“张警官”提供的几个付款码累计转出1.5万余元,并按照对方要求删除了相关转账记录。
第二天发现钱少了,外婆询问小冯才知道昨晚遇到骗子,一家人报了警。徐汇警方经过持续追踪发现,该案系一组织化运行的诈骗团伙操控多个引流群、话术群所为。逐步厘清以柴某、张某为主要嫌疑人,向某等人为资金结算人员,以有偿招募兼职人员进行相关引流的犯罪团伙。
今年6至7月间,警方分赴外省市多地开展抓捕,在当地警方协助下,先后抓获柴某、张某、向某等涉案人员。经讯问,犯罪嫌疑人交代,自2024年起,柴某、张某二人开始利用相关话术在网上对追星心切的未成年人实施诈骗。其中,柴某、张某负责在幕后组织协调,张某负责扮演警察与未成年被害人直接语音或视频交流,对其实施恐吓和胁迫。记者了解到,3名犯罪嫌疑人年龄也不大,均为“00后”。
目前,犯罪嫌疑人张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柴某、向某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的深挖扩案、上下游关联团伙的打击工作仍在进一步开展中。
[案例]网络哥哥免费带你打游戏?说是做任务其实是电诈!
7岁的小朋友叶叶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号称可以免费带玩游戏的人,和对方加了快手账号,并在快手内进行视频聊天。叶叶通过视频看到对方是个很可靠的大哥哥,于是便认定对方真是个好人,可以免费带玩游戏。
大哥哥说:“跟着我说的操作,保证带你升级过关。”于是,叶叶按照对方的指点,一步步操作。
他先注册并下载京东APP,在京东上绑定了奶奶的手机并购买了一万五千元的京东购物卡并提供给了大哥哥。此后,又下载注册了国家电网APP,在陌生账户上充值了7000元,之后又按照对方要求把这些APP删除,最后修改了奶奶的支付宝和微信的信息,把收到的验证码也告知了对方。
在叶叶将信将疑之际,大哥哥又说:“别担心,这些只是做个任务,过会儿就会原路返回了。”最后,等叶叶奶奶的手机上发现收到了有银行的短信称账户被转走了两万余元才发现被骗,遂报警。
初中生小王通过小红书平台认识了一个自称可以做任务返利的人,后加上对方的微信,之后小王通过自己的微信账号向对方转账22元,对方承诺返还220元。
此后,对方要求小王下载一款名为“闪话”的APP,并声称“220元就在账户里”。正当小王正准备提现,对方又告知其,因为小王是未成年的缘故导致其账户被冻结,需要成年人的账户继续转账才能协助解封。
于是,小王偷偷使用了妈妈的微信,扫码向对方的腾讯游戏账户充值,并通过妈妈手机上的的网银向对方账户转账。这时小王还不知道什么情况,直到妈妈被发现了转账记录,立即报警。
如果发现被骗,你可以这么做!
上海803反诈中心民警告诉记者,在社交网络平台检索发现,有不少小朋友都曾遭遇电诈骗局,也不敢告诉家长。在骗子的话术下,他们心理负担沉重,甚至越陷越深。
那么,如果遇到了电信诈骗,孩子们该怎么办呢?对此,上海803反诈中心发布了“止损攻略”。
要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不要轻信免费游戏皮肤,低价充值,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陌生人的信息、电话、先缴费后退还等等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要开启手机屏幕共享功能,提高防范意识。公安机关绝对不会通过网上办案,视频聊天办案,更不会在线上出示警官证、报警回执、也不会要求缴纳保证金等。一旦被骗,保留好聊天截图,转账记录,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立即前往附近的派出所报案。
[民警对孩子说]
立即止损,停止操作手机/电脑,不再回复对方信息。保留证据如截图聊天记录、保存转账凭证。勇敢求助,告诉家长、老师,第一时间寻求帮助,或者拨打110。千万不要一个人默默承受。
[反诈民警对家长说]
日常生活中,家长务必要注意防范,谨记不要让孩子单独使用手机。不要向孩子透露支付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建议关闭网络免密支付功能。
目前,上海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深化运用“四专两合力”总体思路,联合有关部门狠抓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落实,推动“全社会反诈、全民反诈”格局日益完善。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既遂数、接报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4%、41.6%继续保持“六年连降”的良好态势,反诈中心已实现日均拦截涉诈电话40万余通、阻断涉诈短信40万余条、封堵涉诈有害网址访问5.8亿次。对潜在被骗人员全量采取短信提醒的基础上、日均电话预警5.2万人次、见面劝阻2000余人次,日均避免损失450万元。
头图为不法分子冒充所谓的民警、管理人员针对孩子使用专业诈骗话术。警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