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马嘉)长途旅行“标配”的方便面,正在全国多个高铁站悄然退场。“泡面现在已经全部下架了。”广州东站便利店的店员面对顾客询问时这样回应。曾经堆满红烧牛肉面、老坛酸菜面的货架已空空如也。这场始于上海虹桥站,如今蔓延至广州东站、白云站等全国多个高铁站的“去泡面化”,正引发广泛争议。
需要注意的是,高铁“去泡面化”不应简单地一禁了之,而应成为优化服务的契机,铁路部门可以提供更多平价餐饮选择。当20元以下的热饭热菜能够被轻松买到时,泡面自然不再是大多数人的首选。
2025年8月,广州东站悄然加入“去泡面化”行列。广州东站回应称,目前广州东站开行的均为动车组列车,根据国铁集团《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相关规定,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为维护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卫生,使广大旅客享受更为优质的服务,高铁车站均不售卖方便面食品,但旅客可自行携带。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广州白云站、广州南站等主要高铁枢纽。上海虹桥站则早在2024年3月就已采取了相同措施。
“去泡面化”引发社会争议。一项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调查显示,25岁以下群体中82%支持限制车厢食用泡面,而55岁以上群体中仅37%表示支持。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群体75%认为应该禁止,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群体68%表示反对。这背后反映了不同年龄、收入群体对公共空间使用权的不同诉求。
高铁的进步不应该体现在消除了多少泡面上,而应该体现在能否让所有乘客有尊严地享用适合自己的餐食上。在现有餐食的基础上,铁路部门可以提供更多平价餐饮选择,国内也有成功案例。成都铁路局推行“15元盒饭管够”政策,不仅满足了低收入旅客的需求,餐车上座率还提升了30%。
另外,在高铁上设置专门的用餐区域、提供更多低价餐饮选择、开发气味较淡的食品,都是解决泡面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可选项。
高铁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承载着不同年龄、收入群体的出行需求。一碗泡面的去留,折射的是公共服务理念的抉择。公共服务的关键不在于一味追求“高端”,而在于能否照顾到最广大人群的需求。与其简单禁止,不如提供更多选择:设置专用就餐区、保证平价食品供应、改进通风系统等,这些都是比“一刀切”更有智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