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众观消费|美团Q2净利润暴跌89%:核心业务盈利“跳水”,非理性竞争下的增长困局

海报新闻记者秦建瓴见习记者王若羲报道

2025年8月27日,美团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业绩报告,以一组“增收不增利”的极端数据,在资本市场掀起轩然大波。这份看似维持“稳健增长”的财报背后,不仅暴露了企业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危机,更折射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非理性竞争加剧的行业隐忧。

利润“断崖式下跌”,核心业务成“拖后腿”主力

财报数据显示,美团二季度营收达918亿元,同比增长11.7%,这一增速看似符合市场对头部平台的基本预期。但与之形成尖锐对比的是,其经调整净利润仅为14.9亿元,同比下滑幅度高达89%——这一跌幅不仅远超行业平均波动水平,更创下近五年同期利润最大降幅。财报发布之后,美团股价暴跌12.55%,单日市值蒸发超890亿港元。

对于利润暴跌的原因,美团在财报中简单归因于“本季度开始的非理性竞争影响”。但深入拆解业务板块可见,作为美团“商业基本盘”的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盈利能力滑坡。数据显示,该分部二季度经营利润从2024年同期的152亿元锐减至37亿元,同比降幅达75.6%;经营利润率更是从25.1%的高位骤降至5.7%,几乎回吐了过去三年的盈利提升成果。

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向来是其“现金牛”,承担着支撑新业务扩张、平衡整体利润的关键作用。如今这一板块盈利能力大幅缩水,意味着企业整个商业版图的“造血能力”正在减弱。从数据来看,美团利润下滑的“主因”并非偶发的外部因素,而是核心业务自身的盈利结构出现了问题。

营销开支激增51.5%,“烧钱抢市场”压缩利润空间

非理性竞争的激烈程度,在美团的成本支出数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财报显示,二季度美团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加77亿元,增幅高达51.5%,这一增速远超营收11.7%的增长水平。据了解,这些新增开支主要用于用户补贴、平台推广及广告投放——为了在竞争中守住市场份额,美团不得不通过“烧钱”的方式加大用户激励,提升用户黏性。

从一季度开始,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竞争就明显加剧,尤其是在外卖、到店等核心赛道,多家平台都在加码补贴。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对手的“低价策略”,美团二季度不仅提高了用户红包额度,还对商家推出了更多佣金减免政策,看似保住了单量,但每笔订单的利润空间被压得越来越薄。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以成本换规模”的策略,已对美团的成本结构造成显著冲击。二季度美团销售成本高达614亿元,同比增长27.0%,占收入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58.8%飙升至66.9%。公司解释称,成本上升主要源于即时配送订单量增加、骑手补贴提升、食杂零售业务扩张以及海外市场投入加大。

而其海外业务Keeta虽扩张迅速,却未能实现盈利,反而导致新业务部分经营亏损同比扩大43.1%,亏损率达到7.1%,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另一重要因素。

业内分析认为,美团正面临国内外卖行业“非理性竞争”与海外拓展高成本的双重压力,如何平衡市场投入与利润增长,将是其下一阶段亟待应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