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至31日,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沈阳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规划的价值与作为”,是国内规划领域影响力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
会议期间举办4个青年专场、20场专题会议、7场学术对话、34场学术研讨会等平行会议,以及相关主题展示、自助学术调研等活动,集中探讨规划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体现与实践作为。
2015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首次在沈阳举办。弹指一挥间,这十年,沈阳全面贯彻“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认真落实“一个优化、六个建设”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目标,持续完善规划体系、有序推进城市建设、不断加强城市治理,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篇章。
2023年2月,《沈阳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成为全国第九个、东北唯一的国家级都市圈。市城乡建设局建设规划处处长徐宏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沈阳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在交通网络完善、老旧小区改造、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引领国家级沈阳都市圈发展。
1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多年来,通过实施京沈高铁、沈白高铁、沈康高速等一系列建设项目,完善了“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和“三环九射多联络”高速公路网。京沈高铁开通后,北京至沈阳的行程时间缩短至2.5小时。目前,正在全力推动桃仙机场二跑道、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尽快实施。
2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针对老城区,通过“小切口、微更新”,提升太原街、老北市、西塔街这些耳熟能详的老旧商圈品质,再次焕发区域新活力。针对新城区,规划建设35个核心发展板块,打造浑南科技城、中德产业园等高新产业聚合区,王家湾冰上运动中心等滨水特色功能区,临空经济区、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等对外开放融合区。
3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围绕人民城市理念,改造了1723个老旧小区,2024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沈阳召开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会。加快建设城市交通体系,建成6条地铁线路、204公里,快速路里程388公里;在老城区更新街路190公里,改造背街小巷837条。
4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造辽河、浑河、蒲河、运河水系生态廊道,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高品质滨水生活新空间;围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双运之城”,将冰雪运动打造成为沈阳新名片;围绕街边、街角、街心建设口袋公园3184座。
5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建设韧性城市。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累计改造燃气、供水、排水等各类老旧管线5381公里,完成约3万公里燃气、供水、排水等各类管网和612座桥梁、隧道的普查,安装燃气智能远传报警器约320万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约46%建成区达到20年一遇以上内涝防治标准。
6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围绕区域性文化中心建设,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提升沈阳方城、中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品质,改扩建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更新改造中国工业博物馆、红梅文创园、1905文创园、时代文仓城市书房等一批工业遗存活化项目。
7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开展“十大行动”,修订并完善行业标准和工作导则,以“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洁化、序化、绿化、亮化水平。沈阳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先后5次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会议上进行交流分享,“一委一办一平台”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获得全国首批推广,努力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
毛立红告诉记者,目前沈阳已出台《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行动纲要》,明确“一枢纽、四中心”目标和22个专项行动。沈阳将继续贯彻国家战略要求,有序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全面振兴的沈阳篇章。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于海摄影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