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普惠金融“贷”动田间丰收

□申玉龙

夏日的铜山,绿意鲜浓。在铜山区汉王镇的田间地头,一座座温室大棚鳞次栉比,一串串晶莹的葡萄挂满枝头,一个个饱满的火龙果缀满藤蔓,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这画卷的背后,离不开徐州农商银行的金融赋能。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该行始终将普惠金融作为践行“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以精准滴灌的信贷支持、贴心高效的金融服务,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走进虎腰村军秀家庭农场阳光玫瑰大棚,一股淡淡的玫瑰香扑面而来。“这葡萄娇贵得很,一亩地最多产6000斤,多了就影响口感。”农场主胡庆军随手摘下一颗,晶莹的汁水顺着指缝滴落,“不到糖度、香度、脆度都达标的时候,坚决不上市。”每年8月底至9月的采收期,30万斤阳光玫瑰从这里出发,运往全国各地,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这份底气,离不开徐州农商银行的一路相伴。“建园时手里就10万块,付完地租啥都没了。”胡庆军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难,仍历历在目。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徐州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送来5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从最初的50万元到如今的100万元,贷款额度逐年递增,滋润着农场的成长。正是有了稳定的资金支持,他才能安心搞精细管理,坚持用自根苗培育。如今,农场不仅每年能带来几十万的纯收益,更成为周边农户的“就业站”,农忙时几十号人在这里务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午后的东沿村,金珩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王倩的妻子曹思莉正和工人们一起将采摘下来的火龙果清理归类,“从6月底到春节,半年多的果期,一茬接一茬地结果,忙得脚不沾地。”曹思莉笑容里满是欣慰。2018年,农场负责人王倩创立这家农场时,只流转了40亩地,建了22个大棚。如今,规模已扩展到80亩,且带动周边十几户农户。火龙果也成了汉王镇响当当的特色产业。

但曹思莉总觉得品种太单一,想更新品种留住客人,资金问题摆在了面前。了解到农场想扩建大棚、升级技术的需求后,该行汉王支行客户经理当即推荐了“苏农贷”产品。“不用抵押担保,利率还低,手续简单得很。”曹思莉没想到,从实地考察到70万元贷款到账,只用了2天时间。这笔“及时钱”很快派上了用场,自动化灌溉设备安上了,日光温室扩建好了,土壤改良也提上了日程。该行“苏农贷”成为不少新农人的“定心丸”,助力像金珩家庭农场这样的经营主体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型,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近年来,徐州农商银行始终牢记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将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以汉王支行为例,客户经理们常年奔走在乡村调研,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服务农户,确保金融服务“零距离”。截至目前,支行已累计向辖内各类农业经营及消费主体发放贷款3.19亿元,2025年新增普惠贷款投放185户,新增投放金额38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