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邵可强摄影张琮
在指尖轻点、万物即达的电商时代,我们难以想象,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岁月里,一条隐秘的地下交通线,曾承载着怎样的生死时速与民族希望。
你能否想到:在日伪的严密封锁下,我党依靠豫北地下交通线编织起一张绝密的“快递网”——依托多个贸易货栈,他们搞活“物流”、收发“快递”:将太行山的山珍土产,换回射向敌人的子弹;将千里之外的巨款,聚合分散汇入根据地;将药品、布匹、食盐,这些维系生命的必需品,悄悄送入被围困的根据地。
开办贸易货栈从“点”到“网”搞物流贸易
豫北地下交通线的最西端,位于安阳林州市任村的八路军豫北办事处。盛夏时节,顶着酷暑高温,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走进任村,追寻那段被时光尘封的印记。
“抗战爆发前,我们这儿已是太行山区的一个商业重镇,平常商贩集聚,货栈林立,十分热闹。”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一行穿过几条曲折的巷子后,一处挂着任村三街43号牌子的老宅院映入眼帘,门旁挂有“德兴贸易货栈旧址”标牌。
图注:任村德兴贸易货栈旧址
回到1940年,日本侵略者对太行根据地一方面进行军事进攻,另一方面实行经济封锁,妄图用军事和经济手段消灭根据地。同年5月,山西省第五专署派赵有德来任村开办货栈,起名为德兴货栈。货栈的业务主要就是搞活流通,出口山货,换购边区急需的布匹、食盐、药品和弹药等军用物资。
赵有德在回忆录里说,“‘德兴’取我名字中‘德’字,虽然比较封建,但符合当时社会局势和当地风俗,不易引人怀疑,利于地下工作。”
一个货栈名字,藏着多少隐蔽战线英雄目光远大、运筹帷幄的智慧与果敢。
后来,德兴货栈不断扩大贸易圈,形成辐射省内外的“快递网”:在安阳设立分栈,名曰“德记”商店,在林北、安阳、平顺、壶关等地设立山货行,在接近敌占区的边沿地带建立了流动商业网点,并派出一批人员到日占领区安阳、北平、天津、上海等城市建立商业机构开展贸易。
依靠着与敌占区爱国商人的肝胆相照与精妙周旋,这些货栈、商铺在敌人的“眼皮底下”高效运转,将源源不断的物资,化作支撑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的基石。
面对日军的严密封锁,豫北地下交通线上开设的货栈,在沟通太行与冀鲁豫两块根据地物资交流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图注:德兴贸易货栈在安阳东门设立的分店
山货换回180万发子弹,炮弹藏在棉花中运送
“靠山吃山”,抗战期间太行山根据地军民充分利用山货做文章。
太行山区耕地少,粮食少,但是山货、药材丰富,几乎家家都有核桃、山杏、花椒树,此外还有党参、柞蚕丝、连翘茶、柿子和柿饼等。但紧缺棉花、药品、食盐、煤油以及弹药等物资。
除了德兴货栈,依托豫北地下交通线,我党还开办“宏盛昌”“复兴成”“同仁””白莲坡”等货栈。在寻访中,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发现这些货栈旧址在历史变迁中已难寻踪迹。岁月流转,这些货栈旧址或已湮没,但它们所承载的不朽功绩,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击队歌》,被沙区办事处演绎得淋漓尽致。
为采购根据地需要的军用物资,沙区办事处在内黄井店集路西设立了德兴隆商店,明着做生意,暗地里在商店旁租赁了两间房子,专做军火采购。来卖子弹的,凭条子到德兴隆商店换取紧缺物资。德兴隆还与敌伪区的任固粮店等建立支付关系,他们帮我们搞军火,我们提供他们小麦、花生、油料、土布、红枣、鸡蛋等敌伪区十分紧缺的生活必需品。这样的地下贸易大受欢迎,仅子弹一项,两年就收购了180万发。
图注:德兴隆商店为根据地收购回来的弹药
为什么能收购这么多子弹?主要原因就是经常了解行情,在价格上掌握主动,当时伪军收购一颗子弹伪币一毛,我们出一毛二分收购。这看似微小的差价,在求生与逐利交织的敌占区底层,却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各色人等。几乎每天都有人从敌占区来卖子弹,或三盘五盘,或十盘八盘。王自全、孙殿英的部队,有时一次就卖给我们二三十箱子弹。
还有一个收购途径就是给伪军“派”任务。沙区办事处王乐亭主任到伪军王自全、程道合处,给他们讲:“你们老是说热心抗日,就得用实际行动秘密支持抗日,要想法给我们搞点子弹。”为维持同八路军的关系,伪军就用马车把子弹送到根据地。
每当收购五万至十万发子弹和其它军用物资后,沙区办事处就将子弹装进口袋里,用大车、独轮车“联运”,秘密送往冀鲁豫部队,有力补充部队消灭日军的弹药消耗。这黑色幽默般的一幕,是敌后斗争复杂性与地下工作者高超智慧的绝佳写照。
1944年秋,3000发炮弹需要从太行根据地运到冀鲁豫根据地,以做棉花生意为掩护,将炮弹藏在棉花中,由6辆马车运送,需经过100多里的敌占区。
途经汤阴县任固集附近,伪军一个队贪图发财,前来抢劫棉花,护送队伍将其队长当场击毙,其余伪军有的逃窜、有的投降。最终,3000发炮弹顺利送达目的地。
千里大调款,800多万元从上海转到太行根据地
1942年,经历过日伪“扫荡”和自然灾害的太行根据地,陷入极端困难境地。1943年初,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热情伸出友谊之手,给八路军总部发电报,提出支援一批物资给八路军。中央批准,地处苏北、山东的新四军拨款支援晋冀鲁豫边区军民。
新四军一方的具体负责人是参谋长赖传珠,八路军一方的具体负责人是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兼情报处处长滕代远,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管理总局局长王兴让负责行动总指挥。
在1943年夏到1944年10月一年多的时间里,上演了一场“千里大调款”的绝密行动,豫北地下交通线上的德兴货栈就是货款的接收站之一。
太行根据地和新四军根据地远隔千里,中间有日军碉堡、公路、铁路重重封锁,最终采取了“接力转接”的方法:在日军占领的天津、青岛、上海设立三个站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边沿的林县、武安县设立两个站点,通过中途货卖成钱、钱买成货、倒换币种,将款物转送到太行根据地。
图注:晋冀鲁豫边区流通的米票
天津是这次调款的核心转运站。天津方面的负责人,就是原任村德兴货栈的“老板”赵有德。1941年夏,赵有德化名“张子敬”,在敌占区天津创办了“晋泰昌”货栈,从而在天津和林州任村之间建立了一条稳定可靠的贸易通道。
赵有德赶回天津后,先将调款的事,透露给了“晋泰昌”的战友、同为共产党员的总经理苏绳武和经理马振华。
三人议定分工后,马振华便吩咐伙计苏丕芝,前赴青岛,打着为自己“东家”接收一笔遗产现款的旗号,在青岛一个朋友的店里设立内庄,取名“隆泰号”,苏丕芝自任经理,等待接收款物。苏绳武化名“宋庆祥”,赶到上海,在朋友的推荐下,在上海原公共租界开办了一家“庆丰号”货栈。
很快,新四军经由青岛“隆泰号”货栈发出的货物和少部分款,和经由上海“庆丰号”货栈发出的大笔汇款,在天津“晋泰昌”货栈汇集。
随后,这些货物、汇款又分批发往太行根据地的接收站:林县任村德兴货栈和武安阳邑德庆隆货栈。
千里大调款,新四军先后给太行根据地的八路军汇来敌伪“中央联合储备银行”伪币和货物总计折合800万元。按当时敌占区物价计算,40斤一袋的面粉市价是5元,此款可购买面粉160万袋,就是放到现在,也是一大笔可解燃眉之急的“口粮”。
图注:八路军送往延安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