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韩国将脱离中国。韩国总统李在明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韩国今后将不再采取“安美经中”的国家政策,要努力成为以美国为首的民主同盟供应链的重要一员。 要说清楚李在明这步棋有多激进,得先看看韩国过去几十年是怎么过日子的。所谓的“安美经中”,说白了就是安全上靠美国撑腰,经济上靠中国赚钱,这种两头讨好的平衡术让韩国在大国之间舒舒服服地发展了几十年。安全上,驻韩美军的存在让韩国有了安全感;经济上,中国这个大市场给韩国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润。 可李在明现在要走的路,相当于把这种平衡彻底打破,变成“安全靠美国,经济也靠美国”的单行道。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政策调整,而是彻底的路线转向。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有份报告显示,2023年韩国制造业GDP里有58.4%靠海外需求拉动,其中对华依赖度达到10.8%,虽然看起来比对美依赖度的13.7%低一点,但别忘了,2000年的时候韩国对华依赖度还不到现在的一半,这二十年里中国市场对韩国经济的重要性翻了一倍还多。 更关键的是半导体产业,这个占韩国出口总额近19%的支柱产业,竟然有40%的出口都要靠中国市场消化,有些年份这个比例甚至高达55%。 就算是在尹锡悦政府时期,中韩关系那么紧张,民间贸易该做还是照样做,三星、LG这些大企业该在中国投资还是继续投。可李在明这套新政策,等于是要从根上改变韩国的生存策略。 他说要成为“以美国为首的民主同盟供应链的重要一员”,这话听着好听,但供应链这东西不是搭积木,不是说换就能换的。韩国企业在中国几十年打下的根基,建的工厂、铺的销售网、培养的合作伙伴,哪一样能说搬就搬? 李在明想脱离中国,恐怕没搞清楚中韩贸易这盘棋有多深。2024年中韩贸易额已经达到2.33万亿元人民币,韩国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靠的可不是运气。半导体、汽车、化妆品这些韩国的拳头产品,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就拿化妆品来说,2024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102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一都来自中国市场,爱茉莉太平洋这些大企业还在不停地给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产品,加力布局数字化营销。现代汽车更是在2024年底砸了10多亿美元和北汽合作,专门推进新能源汽车转型,这可不是准备跑路的样子。 更要命的是产业链的深度绑定。韩国半导体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不只是简单的零部件,而是核心产品。三星西安工厂生产的NAND闪存,直接关系到全球存储芯片的供应格局;SK海力士在无锡的工厂要是停摆,全球DRAM芯片市场就得抖三抖。 而且韩国不光卖东西到中国,还得从中国买关键材料。中国对镓、锗这些半导体核心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后,韩国企业急得跳脚,因为他们对中国镓的依赖度高达87.6%,氖气更是86.2%要靠中国供应,没了这些东西,韩国半导体工厂的生产线都得停转。 有些韩国人可能觉得,可以把生意转到越南这些国家,毕竟越南现在是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但现实给过他们教训,2023年底韩国闹尿素危机,急急忙忙从越南买了一大批,结果发现越南卖的尿素67%都是从中国转口过去的,等于花高价买了原本可以直接从中国进口的东西。 这说明在东亚产业链里,中国的位置根本绕不开,想通过第三方国家间接交易,只会增加成本,最后还是韩国企业自己买单。 这种“卖不动给中国,却离不开中国货”的局面,正好说明中韩贸易早就不是单向依赖,而是相互需要。李在明想一刀切断这种联系,最后伤的恐怕是韩国自己的企业和消费者。 说李在明比尹锡悦更激进,可不是空穴来风。尹锡悦时期虽然中韩关系紧张,但至少没敢动“安美经中”的根基,知道经济上离不得中国。可李在明这套“安全经济全靠美国”的路数,简直是把韩国的国运当成了赌注,这里面的风险大了去了。 李在明的狠话或许能讨好美国,但做生意讲究的是实在利益,不是政治口号。中韩之间三千多亿美元的贸易盘,几百万个相关岗位,还有那些深度融合的产业链,都不是一句“脱离”就能蒸发的。 韩国企业在盐城产业园近400家,三星包机50架接送工程师保生产,这些事实都说明中韩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