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是给老百姓养老的吗?金融学家宏教授大胆直言:7%的人每月养老金有6000多块,而1.71亿农村老人每个月养老金平均只有223元…… 有人说应该缩小养老金收入差距,6000元以上的就不用涨了,可以吗? 金融学家宏教授的一番直言,像一记沉重的鼓点,敲在了大众对养老金差距的关切之上。 当数据清晰地摆在眼前 ——7% 的人每月能领到 6000 多元的养老金,而 1.71 亿农村老人的月均养老金却仅 223 元 223块钱在现在能干嘛?够买两袋大米,或者付半个月的电费,连给孙辈买两箱牛奶都要算着花。可这就是上亿农村老人每个月的“养老钱”,他们干了一辈子农活,老了却要在温饱线上精打细算。 再看那7%拿6000多养老金的人,单月收入抵得上农村老人两年多的总和。不是说他们不该拿高养老金,可差距拉到近30倍,任谁看了都会觉得扎眼。养老金的核心是“养老保障”,不是“拉开层级”,这个初心不能偏。 有人说“6000以上的就别涨了”,这话听着解气,却不够周全。关键不在“停涨”,而在“补低”。农村养老金从2009年的55元涨到现在的223元,看似涨了4倍,可抵不过物价年年涨,实际购买力没多多少。 去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每月近1200元,223元的养老金连五分之一都覆盖不了。很多农村老人70多岁还得下地干活,不是不想歇,是歇不起——光靠养老金,根本活不下去。 反观城镇职工养老金,这些年每年都按3%左右的幅度上调,高收入群体的养老金越涨越多,差距自然越拉越大。不是说职工养老金不该涨,而是农村基础养老金的涨幅,得跟上民生需求的节奏。 今年已有多个省份上调农村基础养老金,比如江苏从208元涨到218元,山东从160元涨到170元。可10块、20块的涨,对缓解养老压力来说,还是杯水车薪。要让农村老人真能“老有所养”,基础养老金的涨幅得再大些,步子得再快些。 养老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不该有这么大的鸿沟。让拿223元的老人能多买几斤肉,让他们不用再为看病省钱,这才是养老金该有的温度。别让“养老”变成部分人的“福利”,却成了另一部分人的“难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中国式养老金 养老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