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普通人为什么多买分红险?——读懂国家剧本,抢占财富先机

9月1日起,强制企业给员工上社保,也不允许企业和员工私下商定以现金方式代替上社保,即使员工自愿放弃社保也不可以,如果企业不执行,员工可以投诉,能够达到N被月薪赔偿;

为何这样做?明明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步履维艰,这么一来广大打工人的饭碗又将如何保证?失业率不是又要暴涨了吗?大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最近3年没有人愿意投资和消费,根本原因在于:

(1)房价持续下跌,并且远未见底,而中国人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房子,当房产丧失金融属性,无法持续上涨,反而持续下跌,换做任何人也不敢像过去一样任意消费了,消费的人少了,物价自然下跌,企业的收入随之下降,老板只能一边降价,一边裁员,导致打工人更不敢消费;

(2)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直接影响到众多的外贸企业,外贸企业过去创造了大量外汇收入,也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如今面临裁员、降薪、降价的困局,能够保住现金流,绝不考虑利润率,毕竟现金流才是企业生命线,进一步导致更多人失业、没有收入,更不敢消费;

(3)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的产能,我们是全球第一大生产国,但中美贸易战之后,欧美市场的众多大门对我们关闭,大量的产品无法销售至海外市场,导致国内市场处于严重过剩的状态,各大企业只能刀刃向内,疯狂进行价格战,都希望先熬死对手,结果最后谁都赚不到钱,反而导致物价进一步下降,各行各业打工人的收入持续下降,更不敢消费;

以上三大原因就是经济通缩的直接导火索,通缩的后果比通胀更加可怕,一旦通缩的恶性循环形成,会导致居民进一步捂紧钱袋子,企业进一步缩减投资,如何破局?

各行各业反内卷就是打破通缩恶性循环的钥匙:

(1)国家出面,要求电商大佬们不要再互相捅刀,不允许无限制打价格战;

(2)但行政手段效果有限,也不能常态化使用,用多了会降低经济活力,毕竟政府无法代替老板经营企业,所以要从根上下猛料: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强制全员上社保;

一方面,现在社保困局大家都知道,能够有效缓解社保压力,所有的改革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哪有什么一盘大局,普通人要对任何现象、任何人物进行毫不留情的祛魅,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所有国家和企业和个人,都是跌跌撞撞、误打误撞,在冲突中前行,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怎么可能如此快速的强制上社保,谁愿意无缘由的增加社会矛盾;

另一方面,强制上社保,让更多的打工人逐渐增强养老信心,减除后顾之忧才能有勇气当前消费,助力物价回升,走出通缩泥潭,如果这点社保不足以增强信心,那就继续多交社保,或者提高工资,总之就是要让大家有信心和勇气花钱消费,这属于政策制定的顺带目的,不是核心目的,核心目的还是填补社保;

在理解这个大背景下,很多依靠低质、低价、低员工福利策略生存的中小企业,将大面积消失,而那些世界500强、上市公司、行业知名企业,抗风险能力强,一直都有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强制上社保对他们并没有多大影响;

中国经济还会经历很长的转型阵痛,这个阶段会有很多打工人迷茫、失业,用至暗时刻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对企业来说,经历成本上涨的压力,但能够有效遏制价格内卷,物价回升将逐渐体现在企业盈利上,然后进入复苏→扩张的正向循环;一方面,对于打工人来说当然是福音,老板赚钱了,打工人才能有工作机会,收入才有着落;

另一方面,企业盈利复苏,将反映在上市公司股价上,才能对当前存款大搬家造就的水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居民的财富蓄水池才能转移到股市,通过股市带动居民财富效应,激发消费热情,进一步走出通缩泥潭;

但当前的形势非常明显:股市去散户化、股市机构化的进程已经开启,国家队、社保基金、险资才是股市的VIP玩家;

国家对普通人的规划路径也很明显:

普通人通过投保商业保险,尤其是分红型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既给普通人自己储备了第三支柱养老金,缓解了第一支柱社保养老金的压力;

也给机构投资者贡献了资金来源,通过机构投资者的长期资本,既能给股市输血,也能降低股市波动,形成中国特色的长牛、慢牛行情;

最终险资通过股市的获利,反映在分红型保单的分红收益上,实现普通人、险企、股市三赢的理想局面;

凡是读懂国家剧本的人,都能够抓住时代机遇,达成时代的财富快车,实现财富增值甚至是身价跃迁,凡是没有读懂国家剧本的人,无论当下身价几何,最终都会和时代机遇擦肩而过,甚至被时代浪潮拍入海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