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七夕佳节之夜,广州中山纪念堂灯火璀璨、琴声如诉。一场“梁祝66周年何占豪作品大型东方交响音乐会”在此隆重上演,92岁高龄的作曲家何占豪亲自执棒,与国际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携手,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六十六载时光、融合经典与创新的音乐盛会。
大师华诞遇七夕,从琴弦到心弦感动全场
本场音乐会意义非凡,既是为庆祝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66周年,也是为何占豪先生92岁华诞特别策划的生日献礼。何占豪先生精神矍铄地站在指挥台,带领珠海民族管弦乐团,在七夕之夜,奏响原汁原味的“梁祝密码”,为全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而深刻的中式浪漫之旅。
演出前还出现温馨一幕,中山纪念堂全体人员为何占豪老师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一本精心制作、满载诚挚祝福的纪念册,表达对何先生艺术生涯的敬意与祝福。
薪火相传,两代艺术家琴魂对话
本场音乐会不仅是经典的再现,更是一场跨越代际的艺术对话。在《梁祝》的创作者之一何占豪先生的指挥下,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以瓜奈利名琴“里奇”奏响《梁祝》的经典旋律,两代艺术大师实现了跨越66年的琴魂共鸣。观众仿佛置身于那段凄美动人的爱情传说——从“草桥结拜”的轻快,到“楼台相会”的深情,再到“化蝶双飞”的空灵,琴声与心弦共振,这部被誉为“中国人的爱情图腾”的经典作品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全球首演与新编经典,展现民族音乐现代化探索
除了《梁祝》的经典演绎,音乐会亦展现民族音乐的当代创新。作曲家何占豪与古筝演奏家苏畅合作的新作——古筝协奏曲《乱世情》(民乐版)全球首演成为当晚另一大亮点。此外,二胡协奏曲《莫愁女》、诗词歌曲《别亦难》等作品也以多元形式诠释了民族音乐的丰富性与包容性,体现何占豪先生“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理念。
时光寻蝶,载满情感的泛黄物件
在音乐会筹备期间,广州中山纪念堂还特别发起“梁祝66年声动羊城——寻找时光里的蝴蝶”征集活动,收到市民与乐迷珍藏的《梁祝》相关物品,从印有《梁祝》主题的茶杯、褪色海报、精美剪纸,到磁带、VCD、CD乃至薄膜唱片……这些物件不仅是《梁祝》在不同年代传播的见证,还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记忆和与这部经典作品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结。在演出当天,这些难得的物品,也一一呈现给何占豪老师,让其大受感动。
随着《梁祝》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这场跨越66年的浪漫之约画上圆满句点。中山纪念堂表示,作为广深“双城蝶舞”系列演出之一,本场音乐会不仅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协同的新气象,也为推动民族音乐传播与经典重塑提供了重要平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通讯员:刘慧鹏
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