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当晚,毛主席等600多人出席了这场“开国第一宴”!然而首先端上来的,却是一份看似清汤寡水的“燕菜汤”!这一幕,让不少上流人士都露出了惊愕之色,不少老外也是一脸茫然,一些好奇的老外,更是拿着摄像机,不停地拍照。 周恩来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家境清寒,幼年随家人四处迁居,深受传统文化浸润。1913年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展现出超强的组织能力。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接触马克思主义,坚定革命信念。回国后,他参与南昌起义,遵义会议后成为中共核心领导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担任总理,肩负外交、内政重担。物资匮乏的背景下,他亲自筹划开国大典和宴会,翻阅各地菜系资料,桌上笔记堆积,茶杯冷却也不在意。淮扬菜清淡精致,符合节俭与普适的理念,他逐一排除川菜的辛辣、鲁菜的浓重,拍板选用淮扬菜。北京饭店原以西餐为主,缺乏中式厨房,他指示在后院搭建临时灶台,瓦工砌灶,木柴堆满一角,铁锅擦得锃亮。他点名玉华台九位名厨,名单上朱殿荣、孙久富等人被毛笔圈出,确保厨艺精湛。宴会前,他检查北京饭店桌椅摆放,亲手调整主桌位置,保证宾客交流顺畅,步伐稳健,语气平静却坚定。 1949年10月1日傍晚,北京饭店前厅与西餐厅连成一片,60余张圆桌铺上白布,竹筷整齐摆放,宫灯洒下暖光。600多位宾客入场,军装、长衫、布衣混杂,中央领导人、军方将领、工人、农民、各民主党派代表,甚至部分国民党起义将领齐聚。毛主席步入主桌,挥手致意,宾客掌声热烈。周恩来扫视全场,确认服务员站位。乐队奏响迎宾曲,服务员托着瓷盘,步伐轻快,将“燕菜汤”端上桌。汤碗中萝卜丝与燕窝丝漂浮,汤面清澈,外国记者举相机猛拍。一名宾客拿起汤匙,吹散热气,尝后点头。厨房内,朱殿荣站在大灶前,挥动铁铲,鸡汤翻滚,燕窝被小心捞出,鸡腿肉切丝摆放整齐。孙久富揉面做汤包,双手飞快,面团成型。服务员关胜二检查电灯,确保宴厅照明稳定。凉菜如酥烤鲫鱼、水晶肴肉上桌,香气扑鼻。热菜如红烧狮子头、干焖大虾陆续端出,色泽鲜亮,摆盘精致。点心如黄桥烧饼、炸春卷摆上,咸甜交错,南北口味皆宜。宴会持续两小时,汾酒、黄酒清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