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邢阿兴
蓄力新学期,红心向未来。8月29日,距郑州市中小学生开学只剩3天,而距9月3日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也仅有5天。对少先队员来说,开学前接受一场“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传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大河报小记者团、河南省军区郑州干休三所和河南福寿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动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来自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郑州市郑东新区文苑学校、郑州市二七区人和路小学、郑州市高新区宏达路小学、郑州市中原区工人路小学、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外国语牧歌小学等多所学校共30名学生,组成大河报小记者团,走进河南省军区郑州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老干部革命英雄事迹展陈馆和河南福寿园,开展“时光对话·致敬不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联动活动。
可感可触可参与!大河报小记者“穿越”抗战烽火线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今天我们将会按照历史时间脉络走进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中的抗美援朝战争,也有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平型关大捷’”,跟随老干部革命英雄事迹展陈馆讲解员方元昊,大河报小记者团成员们开启了参观之旅。
“红军时期,我们的武器比较落后,使用较多的是三八式手动步枪,这种枪长1.28m,结构简单,利于刺杀。那么大家知道枪管长有什么用处吗?”“枪管越长,射的越准。”来自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的乔芮志不假思索给出了答案。出生于“军人世家”的他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国抗日时期武器如数家珍。
短暂的40分钟里,大河报小记者团成员们先后参观了“信念之火——土地革命时期”、“铁骨铮铮——抗日战争时期”、“光明前路——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和平——抗美援朝时期”等展馆。透过展馆陈列的大刀、铸铁油灯、红军军装、冲锋号等抗战物品,大家耳熟能详的长津湖战役、“战友舍身炸碉堡”等英雄事迹,仿佛跃然眼前。
“通过这次参观,希望少先队员们继承革命前辈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共同建设伟大祖国。”方元昊表示。
大河报小记者对话抗美援朝老战士
参观活动的第二站,大河报小记者来到了河南福寿园。在这里,大河报小记者有两个任务,祭扫革命先辈纪念碑和参加革命老兵面对面大讲堂活动。
10点30分,跟随河南福寿园讲解员崔晓茹,大河报小记者先后献花祭奠空军烈士李剑英、军旅作家魏巍。站在清幽静谧的福寿园内,看着烈士墓前文字里的“战火纷飞”,来自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五里堡小学的刘星宇和宋佳音不约而同的挺直腰背,向烈士们敬少先队礼,表达内心敬意。
听抗美援朝老战士柳岳继讲抗战故事,是大河报小记者团最期待的时刻。“我想问问柳奶奶,她的部队番号是什么?她当时的战友都有谁?”打开采访本,郑州经开区八一中学张浩然的采访提纲跃然眼前,看得出小记者们都是有备而来的啊!
在大讲堂上,柳岳继讲述了自己在家乡参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坚守43天,背抬伤员,吃小米炒面,啃冰冻土豆坚守前线的经历。
二七区仁和路小学秦博凯提问:柳奶奶,想问下您作为一名女兵,在战火纷飞的前线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跨过鸭绿江,为了保卫祖国,我们必须穿上军装,是榜样的力量给我的鼓励。”柳岳继坚定地回答。
中原区外国语小学白若涵提问:您小时候听到炮声,会恐惧吗?作为“上甘岭上的百灵鸟”,您为战士们唱歌鼓劲,包扎伤口的时候,会害怕吗?“我们当时也是孩子,内心肯定是害怕的,是战士们的英勇形象给我的鼓励。强渡清川江大桥九死一生,敌人24小时轰炸,是老兵们在前方冲锋,带领我们强渡冰河的。”
高新区宏达路小学孙将荣提问:如此艰苦的条件,你们是怎么熬过来的?“战斗很苦,在坑道里身上长虱子,用手抖落到报纸上,卷起来用火点了,听到啪啪的声响,大家都很开心。”柳岳继这样讲述残酷战场上“苦中作乐”的瞬间。
“我很怀念我的战友们!”讲座最后,柳岳继这句话,让大河报小记者们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之间的深厚情谊,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