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暑期一天到晚玩手机,待在家里不运动。写作业总是歪头、揉眼睛,假期度数拼命涨……
嘉兴朝聚眼科医院近视防控中心靳秋分主任提醒: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建议家长一定要带孩子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及时掌握孩子眼睛健康情况。
视力检查“查什么”
四个阶段重点关注!
尚未近视,查远视储备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眼球发育不完全,眼轴较短,此时双眼为远视状态,屈光度数平均为+2.50~+3.00D。随着儿童青少年眼球逐步发育,眼轴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一般到15岁左右发育为正视眼(屈光度数为-0.50~+0.50D之间),这个过程称为正视化。到达正视后如果不加以控制,眼轴继续增长,则会发展为近视。
由于过早过多近距离用眼,部分儿童青少年在6岁前即已用完远视储备,其在小学阶段极易发展为近视眼。
不同年龄远视储备值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远视储备,了解儿童的屈光状态变化趋势,从而有针对性采取个性化预防和治疗方法,延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疑似近视,查“真假”近视
在近视发展初期,部分孩子会出现“假性近视”阶段,即长时间过度用眼出现的视疲劳、睫状肌过度紧张、暂时性视物不清等症状,在医学领域称这种现象为“调节性近视”。
调节性近视可以通过散瞳验光来判断。对于诊断为调节性近视的,可以利用药物等手段以及自身强化眼肌锻炼都可放松肌肉,缓解疲劳,使视力恢复到正常状态;诊断为真性近视的则要进行相应的矫正措施。
孩子从“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的窗口期通常只有两三个月,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眯眼睛”“揉眼”等行为,要带孩子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定期做屈光检查,及时识别、治疗,避免“弄假成真”。
已经近视,查高度近视风险
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就已近视,要时刻关注其视力的增长,科学防控,减缓近视进展。同时也要关注是否存在遗传性,高度近视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与父母均无高度近视的子代相比,父母中1人患高度近视,其子代高度近视的发病风险增加2.99倍;父母中2人均患高度近视,其子代高度近视的发病风险增加10.74倍。所以要科学有效防控近视进展,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查高度近视并发症
当近视度数不断加深超过600度时,眼轴也会不断地拉长,眼球壁就会不断地变薄。就有可能会出现高度近视的并发症,比如像视网膜疾患或者白内障等,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致盲风险,因此要尽早进行检查及治疗。
最后,靳秋分主任强调:暑假是近视防控的分水岭,有的孩子注重日常用眼习惯,参加户外活动,科学防控近视;而有的孩子频繁使用电子产品,作息不规律导致视力下降严重。在即将开学之际,带孩子做一个全面的眼健康检查,看看孩子的视力是增还是减,及时调整,从容应对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