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常常无法清晰地表达观点,尤其在团队会议或汇报时,自己的表达总是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尽管我已经努力去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了,可得到的反馈总是不太理想。这让我感到很沮丧,不知道该如何提升和改进自己的表达能力。
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解答:
实际上,会“讲故事”已经成为职场人必备的一项沟通表达能力。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事实被包裹在故事里传达,听众记住这件事的可能性会高出7倍。因此,掌握讲故事的技巧对于提升表达力至关重要。通过讲述有结构、有层次的故事,你不仅能更好地传达信息,还能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在表达时,使用“CAR”法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CAR”代表Challenge(挑战)、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它源自结构化面试和职场沟通训练,是一种能够快速传递重点、激发共鸣的表达工具。
专家建议:
通过构建一个清晰的情境、行动、成果的故事结构,我们可以把枯燥的数据和经历变成一段引人入胜的表达内容。
铺垫挑战背景。让听众理解“这事为什么难”,这是表达的第一步,是引起听众兴趣。讲故事要从“冲突”或“难点”入手。不要害怕讲出问题,反而应该把挑战讲清楚,让别人知道你面对的是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三点着手:首先,要聚焦问题核心。不是简单说“当时很难”,而是指出难在哪里。例如:资源有限、时间紧迫、流程混乱、需求模糊、协作障碍等。其次,要加一点情绪张力。适度表达你当时的紧张、压力感或“不知所措”,能增强故事的代入感。最后,是设置悬念。可以以一个问题形式提出挑战,比如:就在项目即将进入关键阶段时,客户却突然提出重大调整,我们一度陷入两难等。
突出具体行动。要让听众看到“你做了什么”,行动是故事的“骨架”,关键是讲“你是怎么做的”,而不仅仅是“你参与了什么”。清晰的行动描述能体现你的思维方式、应变能力与执行力。具体可以这样做:首先,要明确“你”在做什么。是组织者?协调者?推动者?问题解决者?避免用“我们”泛泛而谈,要凸显“我”的角色与贡献。其次,要展示决策过程:不仅要说“做了什么”,还可以加一句“为什么这么做”,体现你的判断力。最后,是要把细节描写真实。例如:我第一时间梳理了客户的新需求,并绘制成流程图,带领团队一起头脑风暴修改方案等。
汇总真实结果。想让表达落地、有力,关键一步是“收尾”。目的是让听众看到你的努力带来了怎样的价值。一个好的“结果”,是表达中最有说服力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呈现:用数据增强可信度,如“节省成本20%”“客户满意度提升30%”“方案通过率达90%”等。
讲出多重价值,不仅是完成任务,还可以提及组织认同、团队成长、客户反馈等。展现个人成长,表达中不妨补一句你自己的收获,如:这次经历提升了我对跨部门沟通的掌控力等。
讲好一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你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还展示了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CAR”法则,你可以更好地整理和表达自己的职场故事,提升表达力,赢得更多的听众和支持。
□本报记者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