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黄河云评|整治涉企网络侵权,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才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涉企网络侵权现象愈发突出,严重扰乱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破坏营商环境。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整治。

目前互联网上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主要有以下类型:

仿冒性信息,通常会混淆企业主体身份,比如在网络账号名称信息中违规使用与企业相同或相似名称标识,或假借企业名义发布信息,使公众难以辨别真伪。

误导性信息,通过增删、调整信息曲解新闻原意,使用夸张标题、断章取义企业家言论等,会影响公众公正评判。

谣言性信息,通过编造企业违法犯罪、违规生产经营,夸大企业经营困难等谣言,误导公众认知,产生重大危害。

侮辱性信息,往往会贬损丑化企业或企业家,例如攻击谩骂、恶搞企业家肖像,恶意关联色情低俗话题。

泄密性信息,会侵害企业家个人隐私,违规披露企业家身份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其他恶意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信息,如以舆论监督名义敲诈勒索,恶意集纳企业负面信息等。

这些涉企网络侵权信息带来的影响恶劣。从企业自身角度看,侵权信息损害企业品牌形象和声誉,导致消费者对企业信任度下降,进而影响产品销售与市场份额,严重时甚至阻碍企业的正常融资与发展。从市场环境层面看,此类侵权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干扰了市场的正常运行,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有效解决涉企网络侵权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部门需强化执法力度。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大对网络账号造谣和侵害企业名誉行为的惩治力度,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让造谣者为其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平台应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降低企业维权门槛和成本。进一步完善举报渠道,如明确涉企侵权举报专区标识,完善举报指引,规范举证要求,让企业能够便捷、有效地进行维权。对举报信息要及时审核、处理,对侵权账号加大惩处力度,并做好典型案例和账号的公示通报。

企业应主动增强维权意识。企业自身一旦发现侵权行为,要及时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要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沟通合作,共同营造良好营商网络环境。

整治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乱象刻不容缓。只有各方协同发力,加大对涉企网络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举报机制,强化平台责任,才能有效遏制此类侵权行为的发生,净化营商网络环境,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赵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