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人生最烂的牌,绝不是家里有多么穷,更不是外边欠多少债。一副真正的烂牌,是父母带给

人生最烂的牌,绝不是家里有多么穷,更不是外边欠多少债。一副真正的烂牌,是父母带给一个人的悲观、恐惧、绝望、自私、冷漠和自我厌弃等 “家里欠了很多钱,我该怎么办?” 这是我前两天,在某乎上看到的一个问题。 提问的网友说,他现在还是一名高中生,家里开餐饮店,亏了不少钱。 父亲生了一场大病花了20多万,七七八八算下来,家里一共欠了好几十万。 他就觉得内心很自卑,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许在这位网友看来,此刻他手上正握着人生最烂的牌。 事实上,人生最烂的牌,绝不是家里有多么穷,更不是外边欠多少债。 一副真正的烂牌,是父母带给子女的悲观、恐惧、绝望、自私、冷漠和自我厌弃等。 为什么这样说呢? 父母对子女的人生影响非常大 很多人都知道,子女的人生深受父母影响。但是并不一定知道这背后的原因。 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阿尔伯特·班杜拉曾提出过一个“社会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他身边最亲近的人,通常也就是父母,来学习一些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1961年,班杜拉做过一个名为“波波玩偶的实验”。 班杜拉选了72名幼儿园的孩子,男孩和女孩各占一半,这些孩子平均年龄都在4岁4个月。 72名孩子,随机分成3个大组,每组24个人。每组的孩子,分别观察不同的成人行为。 第一组的孩子,观察到的成人行为是,成人对波波玩偶(一种充气不倒翁玩具,高1.5米)拳打脚踢、辱骂,成人并不受任何惩罚。 第二组的孩子同样观察到,成人对波波玩偶进行拳打脚踢、辱骂,但是成人要受到被责骂的惩罚。 第三组的孩子观察到,成人只是安静地拼积木,无视波波玩偶,没有任何惩罚。 20分钟后,孩子被带到新的有波波玩偶的房间。 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的孩子,88%复制了成人的踢打玩偶的行为,40%模仿了成人的语言攻击,诸如“踢死你!”等语言。 攻击总量是第三组的3倍以上,第二组的孩子攻击行为明显减少,因为他们先前看到攻击波波玩偶会受到惩罚。 由此可见,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我们也经常说,3岁看老,3岁为什么能看到一个孩子的老? 不就是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就已经开始把父母的言行举止,刻在自己的脑海里、行为上了吗。 所以,作为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在孩子面前谨言慎行。 尤其是要注意,不要给孩子传递出悲观、恐惧、绝望、自私、冷漠和自我厌弃等情绪。 负面情绪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人生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有些人,遇到不如意的事,心态很好,告诉自己,“没事!多大点事吗?” 另外一些人,可能就会很悲观,“唉!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还让不让人活了。”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遇到不如意的事,有个好心态,才是解决事情的开端。 很多时候,事情本身并不是绝路,把我们逼上绝路的是我们的心态。 先前也说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父母本身就时常处于悲观、恐惧、绝望、自私、冷漠和自我厌弃等情绪当中。 那么子女也会时常陷入这种负面情绪中。 试想一下,被父母负面情绪影响的孩子,在生活当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他会何等绝望。 在学校成绩不好,“唉,可能我就是比别人笨吧。” 工作中出了错,领导指着鼻子一顿输出,“这点工作都做不好,活着也是浪费粮食!” 他自己也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还觉得领导说得对。 遇到自己喜欢的人,表白被拒绝,“我这样的人,没有人会看得上吧!”自从以后,心门紧闭。 带着负面情绪前行的人生,可不就是人生最烂的牌么。 任何时候都不要否定自己 父母会不会带给自己负面情绪,做子女的决定不了。 如果父母已经把负面情绪带给了自己,自己已经手握人生中最烂的一副牌,该如何自救? 切记一点,那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否定自己。 没做好的,我们可以反思,以便下次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要过度反思。 过度反思,只会让我们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沼地,无法自拔。 这样的反思,我们不需要。 史蒂芬·柯维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到过:“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这段距离。” 这是告诉我们,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主动作出选择,选择用何种态度面对外在刺激。 请相信,即使天崩开局,仍有逆风翻盘的机会! -The End - 作者-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