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对于CBA联赛,我最关心的就是辽宁男篮,我是东北人,父母都是辽宁出来的,算是家乡

对于CBA联赛,我最关心的就是辽宁男篮,我是东北人,父母都是辽宁出来的,算是家乡的球队。辽宁男篮的核心郭艾伦于2024年离队,被交易到广州队。今年张镇麟又被交易到上海队。连续两年,两大国手离队,反映了辽篮“家乡子弟兵打天下”叙事的终结。职业篮球最终还是要商业第一、家乡情感放在第二位。

对于张镇麟被辽宁男篮俱乐部交易到上海这事,绝大多数媒体和主要媒体人都三缄其口,没有什么人把双方的矛盾摆出来。当张镇麟在上赛季创造了出场时间、得分数据最低谷时,双方分手就已经不可避免。这事需要双方各自找原因,而不能片面地站在俱乐部或球员一方找问题。

郭艾伦是辽宁男篮拿到两届全运会冠军、四届联赛冠军的核心球员。他能力出众,算得上国产后卫十几年来的天花板,也是国家队后场核心。有能力的人可能都有个性,他就是个性很强。杨鸣是他的前队友,当了主教练以后,郭艾伦逐渐失去了战术核心地位,出场时间也在减少,甚至在总决赛第二场被弃用,这导致他多次申请交易。

郭艾伦和辽宁俱乐部的矛盾是商业利益分配的矛盾,郭艾伦希望自主接商业活动,但俱乐部不同意,仍然由俱乐部指派商业活动,双方产生了巨大的裂痕。郭艾伦和俱乐部谈判破裂,然后俱乐部直接启动了交易。

交易郭艾伦时,他伤病增多,状态大不如前,处于职业生涯末期。对于这样的一个功勋老将,辽宁俱乐部未让步,也未安抚,直接交易,从商业角度看是非常成功的,但却直接打碎了辽宁男篮一向公开宣传的“辽宁子弟兵为家乡打球”的叙事,导致了其他辽宁男篮功勋球员对于俱乐部信任的崩塌。怎样处理俱乐部与功勋球员的关系,可能不能光看球员闹情绪、缺席比赛那么简单。

交易了郭艾伦后,显然张镇麟的情绪受到了影响,积极性大不如前。这里面会有对于俱乐部信任的崩塌。整个2024-2025赛季,张镇麟受到腰伤影响,上场时间和数据都降到历史最低,尤其是季后赛表现不佳,这也成为俱乐部交易的导火索。

辽宁男篮俱乐部公开场合将“家乡情结”当作卖点,私下却用纯粹商业化逻辑决策,球员的信任感丧失,于是出现了消极保护身体、减少风险对抗,不再拼命的选择。

辽宁男篮并不是一支职业化球队,是半职业化球队,决策层是辽宁省体育局和国企辽宁男篮俱乐部,因此带有行政色彩的管理。球员有了任何个人情绪,都被视作体制内“闹情绪”行为,却未用市场逻辑处理这些矛盾。

球员觉得自己为辽宁拿了这么多荣誉,想要点商业自主权和合同年限,不过份吧。俱乐部觉得,把顶薪、编排和荣誉给了你,再闹就是不顾全大局了。

双方不在同一话语体系,球员要的是职业化的价值体现,俱乐部用的是体制内单位的管理方式。

郭艾伦多次申请交易,但辽宁男篮一直拖着,一直到郭状态完全下滑,然后突然启动了交易,郭得到消息后一脸懵。张镇麟2024年想转会,俱乐部直接用顶薪锁死。即使张的妈妈是省体育局副局长,也不存在双方“平等协商”。

郭艾伦、张镇麟的离队,让辽宁男篮的夺冠体系彻底崩塌。未来何去何从,还是未知数。

再说题外话,郭艾伦曾经长期在俱乐部、国家队双线作战,没有休息时间,出现了多次伤病,张镇麟亦如此。像这样因为国家队比赛影响了在联赛表现的,还有周琦、赵睿等国家队核心球员。中国篮协已经为国手买了伤病保险,但没有在联赛期间全部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反而导致了他们在联赛中表现不及预期,周琦等人也缺席了国家队亚洲杯比赛。

中国男篮要想冲进奥运会,就要进一步全面保障这些核心球员以及国家队全员的身体,让这些队员不因打国家队而出现伤病,反而影响自身在俱乐部的价值,从而影响他们的饭碗。

说了辽宁男篮的事情,我还想说,其他项目,比如中国女排等行政管理部门,如果还用行政思维去处理球员,那么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矛盾。球队重建,不等于未来就不会出现球员和球队的商业矛盾,然后各方面单方面以集体利益压着球员,从未考虑过球员自身感受,这种体制内思维未来越来越行不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