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红色特工王百评:送妻子当“人质”、和伪军“拜把子”, 开辟地下交通线 |“穿越封锁 寻踪豫北地下交通线” (2)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邵可强摄影张琮

在安阳林州市任村镇的八路军豫北办事处旧址房屋的墙壁上,挂着一幅装裱过的照片,照片上一男一女两个人,身着军装,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流露出伉俪情深。照片下方注明:王百评、刘建华夫妇合影。这凝固的瞬间,诉说着战火纷飞年代里,一对革命伴侣共同的信念与担当。

图注:王百评刘建华夫妇照片

王百评原名魏梦龄,本是湖北人的他1939年被派到太行抗日根据地任十八集团军总部高级参议,随后来到豫北开启红色特工传奇生涯:创建了八路军豫北办事处,跟伪军、地方实力头目结拜把兄弟,建立秘密交通站,开辟豫北地下交通线……

建立公开办事处,暗为八路军情报站

1941年春,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派王百评到河南林县(今林州市)、安阳一带考察,计划建立一个办事处,负责打通太行山与冀鲁豫、冀南两个抗日根据地的秘密交通线。

经过一番精心考察,王百评建议将办事处设在林县。彭德怀批准并让王百评担任办事处主任,并当面给他交待了三项任务:开展豫北一带的统战工作,团结爱国人士和进步力量共同抗战;开辟太行根据地通往冀鲁豫和冀南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线,护送来往人员,转运军需民用物资;向敌占区大、中城市和伪军中派遣敌工和情报人员,并担任总部情报处的联络任务。

“你看这里,院子中间位置有个地道口,直通屋后的山沟,很隐蔽!”在安阳林州市河顺镇南苇底村一处老宅,村干部介绍这里曾是八路军地下交通站,也是豫北办事处最早选定的办公地。院中藏密道,展示出交通站设计的细致精巧。

图注:八路军漳南办事处院内的地道口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年久失修,但整座院落高深优雅,建筑主要是青砖灰瓦建成的两层楼房,三进深小院的屋里屋外道路四处通达,房屋后边有一棵数百年树龄的老槐树依然茂盛。环顾四周,南苇底村地处安阳、林州交界,站在不远处的清凉山上,可东望安阳,西眺林州,建立地下交通站隐蔽又方便。

风声鹤唳的年代,一砖一瓦,一树一洞,都承载着无声的惊心动魄。后来,豫北办事处办公地迁到林州市任村。

豫北办事处在王百评的领导下,成功开辟了豫北地下交通线的西段(林州任村到安阳)。

图注:八路军总部南苇底村漳南办事处旧址

1942年,王百评回八路军总部汇报工作,受到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滕代远的肯定。1944年初,王百评回延安参加整风,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和表扬。

跟地方势力派结盟“拜把”,建起多个交通站

抗日战争时期,豫北一带,形势十分复杂,各路地主、土匪、封建会道武装鱼龙混杂,少者有十几条枪,多者达几百人、上千人,形成“三里一霸主,五里一头人”的分割局面。

这些武装,明面上都投靠了日本人,但是为了保存实力,不被国民党军队和八路军消灭,一些武装暗中又与国民党、八路军联系,在各种势力中周旋图存。

要在这样的“虎狼窝”里打开局面,常规手段寸步难行。为了争取各个武装头目为我所用,王百评和豫北办事处的同志们商议后,制定“利用矛盾,恩威并重,各个击破,为我所用”的原则。他们将盘踞在安阳城西、城东的地方势力头目吴守正、王自全作为争取对象。

图注:1942年王百评(前排左一)与八路军前方指挥部情报处人员合影

吴守正当时是安阳城西青道门会首,白莲坡煤矿矿警队队长,有一定的影响力。王自全是安阳城东崔家桥一带的伪保安司令,手下有3000人马,势力范围大,有“百里王”之称。吴、王二人还有“换帖兄弟”(旧时异姓朋友结拜成兄弟)的关系。

豫北办事处交通员苏鸿伯与吴守正在煤矿是老相识,王百评派他去做工作。后经过多次密谈,吴守正表示愿意为抗日做些工作,因有顾虑不公开露面,就暗中与八路军保持联系,掩护过往人员。为表达诚意,八路军总部委任吴守正为十八集团军总部咨议(一种名誉职务)。

“搞定”吴守正后,王百评利用其关系,开展对王自全的争取。其间,吴守正向王自全讲了与八路军友好或敌对的利害关系,介绍受到的友好待遇。王自全解除思想顾虑,答应与八路军建立关系,双方互派代表进行谈判,达成秘密协议。交往中,王百评和王自全二人分别拥有绝密代号“知礼”和“浩然”,双方见到此代号的条子,办事畅通无阻。

图注:安阳崔家桥王自全司令部旧址

就这样,在洪河屯、李家山、北务等地建起多个秘密交通站。为保持双方在绝对秘密状态下接触和往来,王百评和吴守正、王自全三人结成“换帖兄弟”。

不仅如此,王百评派自己的爱人、豫北办事处秘书刘建华住进王自全司令部公馆,以解除王自全的顾虑。刘建华既是王自全家里的客人、王百评的私人代表,还是一名“人质”。

这份超越生死的胆略与牺牲,是那个年代隐蔽战线最悲壮也最动人的注脚。

给伪军送回50支枪,打通地下秘密交通线

要真正连通太行与冀鲁豫根据地,交通线必须向东延伸。1942年,冀鲁豫军区沙区办事处成立,王乐亭出任主任,肩负起打通安阳敌占区交通线的艰巨使命。

当时,在安阳城以东、卫河以西百余里区域,是安阳东部有名的实力派伪东亚同盟自治军三旅程道合、程道生兄弟的地盘。程氏兄弟开始不愿与沙区办事处合作,理由是在1938年的漳南战役中被八路军打败、收缴武器。

面对僵局,王乐亭展现了非凡的胸襟与智慧。他将此事汇报给时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征得同意后,军区拨发50支枪送给程家。这不仅是物质上的“礼”,更是心理上的“信”。此后,双方进行谈判,达成八路军不进攻程家地盘,程家配合八路军作战,提供“扫荡”根据地情报,允许八路军工作人员过往不予伤害等多条协议。

经过三四个月紧张工作,沙区办事处在卫河以西程家地盘,建立南故城、辛村、豆公等多处交通站点,和豫北办事处建立的交通站点成功连接。

图注:沙区办事处工作人员合影

至此,豫北地下交通线(北路)全线打通。这条用智慧、勇气甚至鲜血铺就的隐秘通道,如同一条坚韧的血管,源源不断地将人员、情报和战略物资安全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