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是国务院确定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项目,对流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8月28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随同2025年“千里淮河今安澜”采访团,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对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和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入安置点进行探访,感受淮河安澜下居民生活的崭新面貌。
据介绍,在古代,淮河流域水灾频发,其中霍邱县淮河行蓄洪区面积占全省沿淮行蓄洪区的三分之一,总蓄洪量占全省沿淮蓄洪区的三分之二。新中国成立以来,蓄洪区奉命共行蓄洪26次,为保障淮河下游堤防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奉献。行蓄洪区群众长期过着“水来搬家、水退修房”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于2001年12月动工,历时五年多,于2007年6月主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投入运行。
图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图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涉及河南固始和安徽霍邱、颍上、阜南四县,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8.54千米、南副坝8.41千米、北副坝60.56千米,主坝由南向北布置有2000吨级复线船闸、500吨级一线船闸、12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14孔姜唐湖进洪闸等五座大型建筑物。
据了解,作为淮河中游最大的防洪控制性工程,其防洪战略意义,相当于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不仅是守护淮河安澜的“防洪屏障”,更集供水、航运、生态保护等多重效益于一体,发挥着综合性的关键作用。
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彻底解决行蓄洪区群众住房安全,霍邱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决定采用直接建房外迁、新建保庄圩就地保护、新建保庄圩迁入安置三种方式,让住在低洼地势的群众,再也不用受水患之苦。
图为霍邱县淮河行蓄洪区居民安置点
图为安置点旁的霍邱县城西湖乡中心学校
8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位于霍邱县淮河行蓄洪区居民安置点,现场呈现一派整洁有序的新貌。安置点柏油路平整宽阔,路两边整齐地矗立着路灯,居民新家传来装修的轰鸣声,一旁的霍邱县城西湖乡中心学校教学楼宽敞明亮,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从巍然屹立在淮河岸畔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到井然有序的淮河行蓄洪区安置点,从昔日“水来即迁”的颠沛流离,到如今安居乐业。这一切,正是“淮河安澜”最生动的写照,见证了淮河治理为百姓带来的美好生活。
大皖新闻记者许佳摄影报道实习生冯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