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条来盘一盘车企们的自研芯片。
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开使用或者宣布使用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的中国车企,分别是:
- 蔚来(神玑 NX9031)
- 小鹏(图灵 AI 芯片)
- 理想(官方未公布名字,媒体称之为 M100)。
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三家造车新势力,「蔚小理」陆续采用自研的智能驾驶芯片,对于中国智能驾驶的车端算力格局来说,是一种深刻的颠覆。
要知道,在 2022 年,英伟达的 Orin 还是绝对意义上的高阶智驾算力平台主导者。
然而,三年之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英伟达 Thor 所要直接面临的对手,除了蔚小理这三家所采用的自研之外,还有来自于地平线的 J6P 高阶智驾芯片,其算力为 560 TOPS。
当然,地平线所采用的商业模式,是基于 HSD 软硬件一体化而面向客户推出的整体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与 Thor 的方案有本质的不同。
不过,回过头来看,Thor 面临的挑战,并不意味着英伟达就失去了机会。
一方面,即使是自研芯片的三家新势力,它们的车型也都在继续使用来自于英伟达的车端算力平台:
- 蔚来旗下的乐道新车型,使用的是英伟达的 Orin-X。
- 小鹏的 G7 车型在使用英伟达双 Orin-X 方案,小鹏表示未来会继续采购来自于英伟达的车载算力平台方案。
- 理想的 i8 和 i6 等车型使用 Thor。
与此同时,放眼整个汽车行业,依旧有大量的车企在使用英伟达的 Thor 方案。
比如说吉利体系旗下的领克 900 和极氪 9X 等车型,上汽体系下的智己平台,元戎启行、卓驭等重要的方案商也都在基于 Thor 平台打造自家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
更别忘了,英伟达还有后招,在 Thor-U 之外,英伟达后续还会继续推出算力更高的 Thor-X、Thor-Super 等平台——依旧是大有可为的。
总体来看,对于中国智能驾驶产业的算力来说来说,2025 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毫无疑问的是,本土力量正在借机而起,而英伟达凭借先发优势,依旧拥有无法忽略的市场地位,但它也需要持续求变。
而整个市场的混战格局也越来越有意思了。
308_IO新能源汽车